第四单元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谈创造性思维
①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典故,一是“曹冲称象”,一是“司马光破缸救人”。多少年来,这两个主人公一直被人们当作神童传颂,并且成为我国教育儿童、开发智慧的典范。可是,他们两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创造性思维,却一直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
②每个人每天都在进行思维,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掌握了思维的方法或者说思维的技巧。可以说,大多数场合的思维都是一种****惯性思维。虽然****惯性思维会使人得到一种前人已经作出过的合乎常理的答案,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往往使人囿于常理而无计可施。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就在于冲破了****惯性思维的羁绊,从而解决了按常理无法解决的问题。
③仍以上面两个典故为例。在如何称象这个问题上,人们想到的只是秤,因为自古以来,称小物用小秤称大物用大秤,已是人人皆知的常理,当时没有足以称起大象的大秤,因而无法计算。这是****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曹冲则不然,他利用船的吃水深浅,用砖头代替大象,化整为零,终于称出了大象的体重。
④同样,在儿童落入水缸之时,其他儿童想到的是怎样从水缸上面将落水者救出,这也是一种****惯性思维,司马光救人成功,正是由于他突破了这一点,从而出现了破缸救人的壮举。
⑤所谓创造性思维,包括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就扩散思维而言,要求人们从多种角度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为事物本身的性质所束缚。比如,在回答“回形针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时,按****惯性思维的逻辑,只有一个答案,即夹文件;而有人通过扩散思维,竟找到了上百种其他用途。就集中思维而言,要求人们通过逻辑分析,对经扩散思维而得出的设想,按照解决问题的要求去进行筛选和最优化。坚持扩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的结合,就有可能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⑥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的教改中,我们应重新认识和评价“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破缸救人”的故事,重视并提倡创造性思维。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提到:“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本文第②段中也有一句话表达了与之同样的含义,请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来。
14、文章第①段和第③、④段都讲了“曹冲称象”、“司马光破缸救人”这两个事例,其作用分别是什么?
在第①段中的用:
在第③、④段中的作用:
15****惯性思维的不足之处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一个句子来回答)
16、第③、④段运用了对比论证,将 和 进行对比,增强了说服力。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表达实践
18、只有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发挥创造力。***同志将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