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17 智取生辰纲
作家作品
施耐庵(1296- 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无不精通。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背景材料
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一心想光宗耀祖,可惜造化弄人,做殿司制使时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后遇赦求官遭高俅所阻,终而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了泼皮牛二而流配北京大名府充军,大名府留守梁世杰,看他武艺超群,提拔他做了管军提辖,后梁中书筹敛了十万贯金财贺蔡京六月十五的寿辰,杨志受梁中书重托押运这生辰纲上东京。杨志自觉梁中书对他有知遇之恩,而且将这生辰纲押运到东京,平步青云自不待言,因这两样,他这一路上自是提起十二分精神,谨慎对待。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词语积累
☆正音辨形
趱行(zǎn) 嗔道(chēn) 怨怅(chàng) 虞侯(yú) 怄气(òu) 恁地(nèn)
兀的(wù) 省得(xǐng) 逞辩(chěng) 聒噪(guō) 吹嘘(xū) 面面相觑(qù)
☆词语释义
端的:真的,确实。
干系:责任。
寻思:思考、考虑。
逞辩:卖弄口舌。
勾当:不正当的事。
趱行:赶路。
尴尬去处:容易出麻烦的地方。
做大:摆架子。
恁的:这样地,如此。
怨怅:怨恨。
省得:知道,懂得。
诺诺连声:恭敬地连声答应。
好不君子相:好不规矩。
还言语:用对方说的话来回敬对方。
陪个小心:说句客气话。
面面相觑:互相望着发愣。
文章主旨
选文通过记叙杨志小心押送生辰纲,而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的经过,一方面反映了杨志由于与同伙的矛盾导致生辰纲丢失的必然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吴用等人的智谋让人防不胜防。
写作分析
1、双线结构的安排。本文以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互相交织,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结尾造成一种意外的效果,增强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2、鲜明个性的塑造。本文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杨志的精明粗暴、虞候的卑劣、都管的骄横,以及梁山好汉的机智从容,无不栩栩如生。
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本文在叙事的手法上,善于营造矛盾冲突,步步紧逼,环环相扣,不断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并揭示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3、生动典型的环境描写。善于运用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是本文的又一个艺术特色。它主要表现在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为下文的“智取”服务。
精读品析
☆妙句涵咏
1、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睛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评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为情节发展提供必要的环境,“酷热难行”为全文情节的发展张本。如果没有了“酷热”,则杨志与厢禁军的矛盾,吴用等人的智慧都会没有办法表现出来。
2、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稀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评点】根据地形特点,安排众人的行走停歇,写出了杨志的精明与谨慎。熟悉江湖特点的杨志,明白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有强盗出没,所以安排作息时间总是极力避开这些容易遇到强盗的时间和地方。
3、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评点】正面写出了杨志的性格中,急功近利、粗暴蛮横的一面。杨志为了报答梁世杰的知遇之恩,更为了以此作为实现“博得个封妻荫子,为祖宗争一口气”的人生理想。可是由于他太在意生辰纲了,唯恐路上有失。却又没有注意手下人的感受,对手下的人“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并且对老都管与两个虞候也是恶言相向。就这样,导致了内部矛盾的激化,为生辰纲被劫惹下了祸根。
4.老都管喝道:“杨提辖,且住,你听我说!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军官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
【评点】该句重在品析人物语言。言为心声,此处写老于世故的谢都管对杨志咄咄相逼。句中著一“杨”字,已见生分,“喝”住杨志,仗势欺人。先尚能“耐他一耐”,此时却是“耐”不得了。从劝说到赌气,到厉声地斥喝,这段话对杨志既训斥又奚落,句句有身份、有棱角、活画出这个老奴才的锋利口舌,并且,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