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3)不以物喜 以: (4)是进亦忧 进: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译文: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3.【甲】文中的“本心”是指 ,“古仁人之心”在【乙】文中的具体体现是
4 《孟子》语言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生动活泼,请结合【甲】文作简要分析,【乙】文节选部分语言是否也有这种特点?能否说出理由。
5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列举了“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请你给本文补充—个论据(2分)
6儒家认为“性相近****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第一段,想想第一段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
答案:
1.(1)益处(2)止,停止(3)因为(4)指在朝廷做官
2.(1)从前为了(礼义)宁愿自身死亡都不接受,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或走投无路的贫困者)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 (2)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追随投奔谁呢?
3.本来就有的羞耻之心(或天性,本性,天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比
4略
5、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 (或天性,本性,天良)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对比
(甲)渔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①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1)“岩上无心云相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化用了《归去来兮辞》中 一句的句意。(2分)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