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古代问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doc


初中 七年级 上学期 数学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5页12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古代问题训练(word版含答案).doc
文档介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古代问题训练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孙子算经》卷中记载“多人共车”问题,其原文如下: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其大意是:每车坐3人,两车空出来;每车坐2人,多出9人无车坐.问人数和车数各多少?若设车有x辆,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2.《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最重要的著作,奠定了中国古代数学的基本框架.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九章算术》中记载:“今有共买羊,人出五,不足四十五;人出七,不足三.问人数,羊价各几何?”译文:“假设有若干人共同出钱买羊,如果每人出5钱,那么还差45钱;如果每人出7钱,那么仍旧差3钱,求买羊的人数和羊的价钱.”设羊是钱,则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3.我国古代有很多经典的数学题,其中有一道题目是:良马日行二百里,驽马日行一百二十里,驽马先行十日,问良马几何追及之.意思是:跑得快的马每天走200里,跑得慢的马每天走120里,慢马先走10天,快马几天可追上慢马?若设快马天可追上慢马,则由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4.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有“多人共车”问题: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其大意是:每车坐人,两车空出来;每车坐人,多出人无车坐.问人数和车数各多少?设车辆,根据题意,可列出的方程是( )
A. B.
C. D.
5.《算法统宗》是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其中记载了一道数学问题大意如下:若将绳子三折后测井深则多4尺;若将绳子四折去测井深则多1尺.问绳长和井深各多少尺?设井深为x尺,则可列方程为(  )
A.3(x+4)=4(x+1) B.3x+4=4x+1
C.3(x﹣4)=4(x﹣1) D.﹣4=﹣1
6.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题,大意是:求100匹马恰好拉了100片瓦,已知1匹大马能拉3片瓦,3匹小马能拉1片瓦,问有多少匹大马、多少匹小马?若设大马有x匹,那么可列方程为(  )
A. B.
C. D.
7.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增删算法统宗》记载“绳索量竿”问题:“一条竿子一条索,索比竿子长一托.折回索子却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其大意为:现有一根竿和一条绳索,用绳索去量竿,绳索比竿长5尺;如果将绳索对半折后再去量竿,就比竿短5尺.设绳索长x尺.则符合题意的方程是(  )
A. B.
C. D.
8.我国明代数学读本《算法统宗》一书中有这么一道题:“一支竿子一条索,索比竿子长一托,对折索子来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其中“托”是古代的长度单位,现在设索长为托,求索与竿子的长度各为几托.可列方程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9.我国古代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以绳测井”问题:若将绳三折测之,绳多五尺,若将绳四折测之,绳多一尺.井深几何?题目大意是:用绳子测量水井深度,如果将绳子折成三等份,一份绳长比井深多5尺;如果将绳子折成四等份,一份绳长比井深多1尺.则井深__________尺.
10.我国古代《算法统宗》里有这样一首诗:“我问开店李三公,众客都来到店中,一房七客多七客,一房九客一房空.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