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
第二章物态变化巩固(1)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 )
A.橡胶 B.沥青 C.冰块 D.石蜡
2.图中的四个选项的图像中,代表晶体凝固图像的是( )
A. B.
C. D.
3.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暮春,露珠晶莹,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
B.盛夏,晨雾飘渺,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C.深秋,雾凇洁白,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隆冬,大地冰封,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4.有关下列图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像描述水沸腾时的温度 B.图像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C.加热一定质量的***酸钾固体 D.实验室中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5
2
5.如图是某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下列从信息正确的是( )
A.在BC段物质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B.在0至5min物质处固液共存状态
C.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0℃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
A.早春,冰雪消融 B.初夏,晨雾弥漫
C.深秋,树枝凝霜 D.寒冬,湖水结冰
7.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B.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C.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D.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停止加热,则水将不会继续沸腾
8.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吸热
B.“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放热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吸热
D.“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需吸热
9.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人的智慧结,它反映季节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2016年11月30,“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描述中发生液化现象的是( )
3
6
A.甲图中立春时节冰雪消融 B.乙图中冬至时节房檐下的冰挂
C.丙图中大雪时节地上的雪 D.图中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
10.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出汗时吹风扇感觉凉快,是因为风降低了室温
B.因为雪的形成过程要吸收热量,所以下雪时天气变冷
C.冬天室内开着空调,玻璃上出现的白雾在玻璃的内侧
D.冬天人呼出的“白气”和冰箱门口出现的“白气”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
11.下列现象形成的过程中,属于熔化的是( )
A.春,冰雪消融 B.夏,河床干枯
C.秋,朝露晶莹 D.冬,河水结“冰”
12.天气炎热,小易从冰箱里拿出一支冰棍,细心的他发现冰棍表面有一层“白霜”,冰棍周围冒着“白气”,他咬了一口冰棍,舌头立即感觉凉凉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和雾、雾凇的形成原因相同 B.“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C.“白气”形成过程是吸热过程 D.“白霜”形成过程是放热过程
13.下列对自然现象所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吸热放热情况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春回大地,冰雪消融——熔化、吸热
B.乙图中,寒冬时树枝上出现“凇花”——凝华、吸热
5
4
C.丙图中,屋檐下冰凌逐渐变小消失——凝固、放热
D.丁图中,食品包装盒中干冰体积变小——升华、放热
14.小吃街上出现了一种“冒烟”的冰激凌,只见店员将-196℃的液氮倒入容器中,然后放入液体牛奶和五颜六色的爆米花,冰激凌原料瞬间冷冻成型而容器中的液氮发生了肉眼可见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碗里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汽化
B.冰激凌周围的“白气”是液氮汽化成的氮气
C.液体“沸腾”是因为液氮放热使容器中的水吸热后沸腾
D.冰激凌周围的“白气”过一会消失是液化现象
二、填空题
15.在防范新冠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热胀冷外性质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请写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______。
16.如图用纸锅烧水的实验中,水烧干之前纸锅没被火烧着,这主要是因为水沸腾时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