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第二章物态变化巩固(3)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汽化 C.升华 D.凝华
2.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
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
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
3.冬天,没有太阳,冻成冰条的衣服也能晾干,下列现象产生的原理与之不同的是( )
A.防虫樟脑消失 B.白炽灯的钨丝变细了
C.香水没用却变少了 D.干冰不见了
4.水是生命之源,其存在的方式与状态随环境和气候经常发生变化,且循环往复,以下关于水的物态变化及吸放热,解释正确的是( )
A.阳光普照海洋,海水吸热升华形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接触,液化形成小水滴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最后可能形成冰雹降落地面
D.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以雪花形式落回地面
5.城市环保建设——洒水车给街道洒水是环保工人的必修内容,是净化空气的主要举措。洒水过后,路人感觉凉快一些,是因为水蒸发了,属于( )
A.液化现象 放热 B.液化现象 吸热 C.汽化现象 放热 D.汽化现象 吸热
6.小林根据表中的数据,得出一些结论,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5
2
物质
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酒精
-114
78.5
铝
660
2327
碘
113.5
184.4
铜
1083
2595
水银
-38.8
357
A.100℃的碘不会升华
B.零下10℃的酒精也能汽化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气温
D.用来熔化铜的容器可以用铝制成
7.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大气对人类活动最为有利的组合是( )
A.晾晒衣服 B.体育锻炼 C.播种小麦 D.高空作业
8.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的早晨,汽车玻璃上有一层白霜,这是水的凝固现象
B.夏天吃雪糕时,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这是雪糕中的水蒸气液化的结果
C.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可乐瓶上有小液滴,是可乐瓶周围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电风扇吹风,人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空气的温度
9.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 )
A.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都没结冰 D.都已结冰
10.关于电冰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水放入冷冻室,水会液化
3
4
B.打开冷冻室的门会看到“白气”,这是汽化现象
C.冷冻室侧壁有时会有霜,这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D.食品在冷藏室里能保鲜,利用了制冷剂汽化吸热
11.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里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
A.也熔化一部分 B.一点都没熔化
C.全部熔化 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12.物质M原来没有流动性,在发生某种物态变化后具有流动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种物态变化一定是熔化
B.这种物态变化一定是升化
C.物质M发生该物态变化一定需要放热
D.物质M发生该物态变化一定需要吸热
13.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夏天水管外壁出“汗” B.冬天室外堆的雪人变小
C.河面上飘起白雾 D.电冰箱冷冻室内出现霜
14.下列选项中与图甲(蜘蛛网上的露珠)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湿毛巾降温 B.冰冻的衣服晾干
5
4
C.蜡烛熔化 D.雾的形成
15.如图是某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在BC段没有吸热,所以温度不变
B.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C.第5min时物质已全部熔化
D.CD段物质处于气态
二、填空题
16.如图所示是海波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海波的熔点为______℃,由下表可知若要测甲苯的熔化温度应选由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制造的温度计。
甲苯
酒精
水银
熔点(℃)
-95
-117
38.8
沸点(℃)
11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