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位卑不曾忘忧国 - 杜甫群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doc


初中 八年级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59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位卑不曾忘忧国 - 杜甫群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doc
文档介绍:
初中语文 位卑不曾忘忧国 - 杜甫群诗整合教学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 比读杜甫四首诗歌,了解杜甫生平经历。
2. 理解并学****杜甫的“位卑不忘忧国”的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 出示杜甫图像)看到这幅图像,同学们都知道这是杜甫,请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杜甫。
生:杜甫,唐代诗人,字子美,世称杜工部,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生:杜甫,自称“少陵野老”,他本人被称为“诗圣”,作品有“三吏”、“三别”等。
师:说得很好,提到杜甫,后世评价很多,其中鲁迅的评价特别引人注目:
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师:陶渊明站得远,源自他的归隐,李白站得高,指他永远在俯视这浊世,杜甫是“堆里”的人,因为他是真正在现实中哀伤、痛苦,他的一生一直都有责任感和使命感。这节课,我们学****杜甫的《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四首诗,通过比读,去了解杜甫,理解杜甫。
二.读中比异:
师:有比较才会有更深的认识,如何比较,找准切入点很重要,请同学们朗读这四首诗,从不同角度为这四首诗进行归类。
(活动:男生朗读《望岳》,女生朗读《春望》,两位学生朗读《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并稍作点评。)
生:从体裁上,《望岳》和《春望》,都是五言律诗。后两首属于古体诗。
师:能说说古代诗歌具体分类么?
生:古代诗歌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词、曲,格律诗又分为律诗、绝句。
师:很好,律诗一般讲究韵律对仗,古体诗篇幅长短不限,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石壕吏》全篇都是五言,《茅屋》以七言为主,穿插了二言和九言。
生:从感情基调上看,《望岳》感情基调是积极高昂的。其他三首诗感情基调都是低沉的,悲伤的。
生:从表达方式看,《望岳》和《春望》侧重于写景,后两首侧重于叙事。
师:《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茅屋》侧重于叙事,但是也有写景和抒情。
生:从表达的感情看,《望岳》表达自己的雄心壮志。后三首都是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
师:大家分的很细,刚才有同学提到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是诗人在写诗时心中的所触所感,一般要通过诗人看到的景,经历的事表现出来。同学们也发现前两首律诗侧重于写景,后两首古体诗侧重于叙事,今天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去比读分析。
师:比较《望岳》《春望》所望之景,用这样的句式说说你比读的结果。
【屏显】
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 ,写出了 ( 景物)的 特点。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生:《望岳》诗中写景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高大雄伟,高耸入云的特点。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对泰山的敬畏,以及赞美的情感。
师:高大雄伟的特点,具体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生:“割”,因为泰山高,所以才能将山的南北分开,一半早晨,一半是黄昏。
师:你只分析了后一句,前一句可以看出泰山怎样的特点?
生:秀丽,还有神奇。从“神秀”可以看出。
师:这两句体现了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大雄伟。刚才那位同学分析了“割”字,还有哪一个字用的也很准确?
生:“钟”字。“钟”字,是钟情的意思,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