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框 经济的繁荣[见学生用书P7]
1.农业的发展
(1)农业技术的进步:明朝至清朝前期,__精耕细作__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北方黄河流域形成了__两年三熟制__和__三年四熟制__,南方长江流域采用多种形式的__一年两熟制__,闽江和珠江流域一些地区形成__一年三熟制__。
(2)大量新品种被培育出来。
(3)引进外来品种:一些原产于南美洲的高产且适应性强的__甘薯__、__玉米__等作物引进中国,并且逐步推广。
2.手工业的发展
(1)手工业繁荣
①__棉纺织业__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全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基地。
②榨油、粮食加工、制瓷(__该行业中心在景德镇__)、采矿、冶铁、造船等手工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③在工具、技术、产品质量以及行业种类、规模、产量上超过前代。
(2)__民间私营手工业__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和作坊,占据了__主导__地位。
(3)出现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
①出现时间:__明朝中期__以后。
②出现地区、行业:苏州(丝织业中心)、松江等地的__纺织业__中。
③特点:以__生产商品__为目的的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几台甚至几十台织机,他们采用__计时或计件__方式向机工付酬。
④认识:这种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劳动效率较高的经营形式,已经带有__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__的特点。
3.商业的发展
(1)原因: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农产品与手工制品大量投入市场,__商品经济__活跃起来。
(2)表现
①__工商业市镇__的兴起:除了北京等大城市日益繁荣外,在一些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和交通要冲,大批工商业市镇逐渐兴起;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市镇,使市镇规模扩大,市面繁荣;商人、手工业者成为市镇人口的主体。
②__商帮__的形成:商品生产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以及工商业市镇的兴盛,给商人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随着商人数量的增长,逐渐形成了资本雄厚的地区性商人群体——商帮,著名的有__徽商__、__晋商__等。
4.海外贸易活跃
(1)16世纪,沿海各地的海外贸易十分活跃。中国的商品不仅满足了当时国内的需求,还有很多被中转到欧洲等地。
(2)中国的__茶叶__、__生丝__、__土布__、__瓷器__等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深受欢迎。欧洲人为了购买这些商品,支付了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的白银数量不断增长。
(3)__白银__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一、选择题
1.明朝时期的丝织业和制瓷业中心分别是( A )
A.苏州和景德镇 B.杭州和北京
C.南京和越窑 D.成都和邢窑
2.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又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C )
A.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
【解析】 此题中的关键词是“雇用”,材料内容体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就曾出现了这种生产关系的萌芽,故最早应出现在明朝中期,C项正确。
3.明朝时期,苏州出现了“郡城之东,皆****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现象。这种现象最早出现的行业是( D )
A.制瓷业 B.造船业
C.冶铸业 D.纺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