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化学的魅力 单元检测试卷(有解析).docx


初中 九年级 上学期 化学 沪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7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1单元 化学的魅力 单元检测试卷(有解析).docx
文档介绍:
试卷第8页,总13页
试卷第1页,总13页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化学复****_第一章_ 化学的魅力 单元检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下列仪器中,不能用于加热的是( )
A.试管
B.烧杯
C.烧瓶
D.集气瓶
 
2. 下列有关蒸发操作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皿中的液体量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三分之一
B.加热时,应不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C.加热到水分全部蒸干,停止加热
D.实验结束后用手拿着蒸发皿小心的放在石棉网上,不可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3. 下列物质由离子之间构成的是( )
A.He
B.H2O2
C.NaCl
D.Al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①取用固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②取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时,一般取用1-2mL;
③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能超过酒精灯容积的13;
④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 各物质组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氮气  蒸馏水
B.海水 木炭
C.氧气 石灰石
D.矿泉水  空气
 
6. 如图是石墨晶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每一层由无数个正六边形构成,则平均每个正六边形所占有的碳原子数为( )
A.6个
B.4个
C.3个
D.2个
 
7. 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着火,应立即用( )
A.用水冲洗
B.用扇子扇灭
C.湿抹布盖灭
D.撒沙土扑灭
 
8. 2014年开始政府免费给学生配送牛奶以增强学生的体质,其中主要的矿物质有钙120毫克,磷93毫克,铁0.2毫克,这里的钙、磷、铁指的是( )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金属离子
 
试卷第8页,总13页
试卷第2页,总13页
9. 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O2)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O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分子中有两个分子
C.和O2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D.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10. 小科同学对广口瓶产生了兴趣,在不同的实验中有着不同的作用,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
实验
装置
解释
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氢气的装置
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装置
用于测量氧气体积的装置
用于医院给病人供氧气的装置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11. 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1  Na
22.9912  Mg
24.3113  Al
26.9814  Si
28.09
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l2
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12. 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对实验人员造成伤害,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向试管中加人块状固体时,让固体在竖直的试管口处自由落下
B.给烧杯中液体加热时.烧杯下面要垫上石棉网
C.闻气体气味时,要把鼻子凑近瓶口轻轻地吸气
D.实验结束后,剩余的试剂应放回原试剂瓶
 
13.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将用剩下的药品倒入下水道
B.实验中不慎将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迅速用湿抹布扑灭
C.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吸取别的试剂
D.为缩短实验时间,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不需预热
 
14. 如图是金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示意图.从中可获取的信息是( )
试卷第8页,总13页
试卷第3页,总13页
A.金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一个金原子的中子数为197
C.一个金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9
D.一个金原子中所含粒子总数为197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前提,下列实验操作中你认为符合规范的有________(填序号).
A.蒸发液体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进盛有浓硫酸的量筒并搅拌
C.使用pH试纸前,将其均匀湿润
D.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时,先通一氧化碳,再点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