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醉翁亭记
精选练****基础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林壑(hè) 林霏(fēi) 觥筹交错(guāng)
B.阴翳(yì) 琅琊(yé) 岩穴暝(míng)
C.伛偻(yǔ) 酒洌(liè) 山肴野蔌(shù)
D.晦明(huì) 颓然(tuí) 宴酣之乐(hā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而林霏开 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云归而岩穴暝 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野芳发而幽香 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伛偻提携 伛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泉香而酒洌 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山肴野蔌 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杂然而前陈者 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宴酣之乐 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弈者胜 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觥筹交错 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
B.负者/歌于途
C.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
D.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4.下列句子中“也”字的表达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下面句中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6.下面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B.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C.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那是宾客在尽情欢乐。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
7.填空。
(1)《醉翁亭记》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和________、苏洵、苏辙、韩愈、________、________、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2)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提高篇
二、阅读
(甲)
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