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
——韩愈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今之众人(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
(5)小学而大遗(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
育的机构)
(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古:无论 今:没有)
(7)吾从而师之(从而:古:跟随(他)并且…. 今:表示因果关系)
(8)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古:风尚 今:道路,道德)
3.一词多义
(1)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
吾师道也(动词,学**** (2)传
六艺经传皆通****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3)于
师不必贤于弟子(比,介词,引出比较对象)
而耻学于师(向,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不拘于时(被,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其皆出于此乎(在,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处所)
(4)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乎,介词,相当于 于,引进比较对象)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乎,语气词,呢,表示反诘语气)
(5)从
惑而不从师(跟随)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
(6)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用来…的)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
4.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学****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从师)
(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
(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4) 形容词作名词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
传道受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
愚益愚(愚人)
是故圣益圣(圣,圣人)
二、文言虚词
1.而
(1) 连词,表并列:授之书而****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
(2) 连词,表转折:惑而不从师
(3) 连词,表承接: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
(4) 连词,表修饰:则群聚而笑之
(5) 表陈述语气:如是而已
2.之
(1) 助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