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语文统编版 必修上册 第八单元 把握古今词语的联系与区别 同步练习(含答案).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54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课时2 把握古今词语的联系与区别
(30分钟 100分)
基础
达标
能辨析词语,分析、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素养
突破
语言建构与运用
分析文本观点之方法:
①分析概括性强的句子;
② 分析关键词语、句段;
③ 分析作者的评述。
题组一 基础通关(20分)
1.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张教授:
您好!我是记者小王,发邮件是想跟您预约一个访谈。收到您  ①  的大作,连夜  ②  ,深为您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  ③  ,所以想就您书中谈到的家风建设的话题做一下深度交流,希望您  ④  。冒昧打扰,敬请  ⑤  ! 





A
赠予
速读
感动
知无不言
海涵
B
惠赠
捧读
打动
指点斧正
宽恕
C
赠予
赏读
叹服
万勿自谦
原谅
D
惠赠
拜读
折服
不吝赐教
谅解
题组二 悦读时间(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60分)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有很多写到“海”的名句,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等。不过,这里的“海”恐怕很难说有什么象征意义,而流水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作为一种意象,则被文人们赋予了多种意义。水的洁净和滋生功能,使它象征了纯洁和生命的代序,直接地渗透到诞生、成年、婚嫁与丧葬等重大人生礼仪中。胡朴安的《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述安徽“婴儿三日后,必为之净洗,谓之洗三朝”。上巳节这天王公平民多踏青水边,杜甫《丽人行》即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吟咏。中国古人常因这种水畔聚会唱和而感发深刻的生命意识。
儒家经典《孟子·告子上》巧妙地用水性的善变喻人性的易为扭曲,言人之善良本性同流水趋下的本性类似;《孟子·尽心上》《孟子·离娄下》认为:流水之有本有源和奔流不息,如同君子之立身行事。
而老子亦褒扬流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褒扬的实是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道家理念。而《庄子·秋水》则以流水入海后的浩渺无垠喻得道后的境界。在唐代以后三教合流的文化氛围中,流水意象呈现出多种文化“涵化”的倾向。
流水意象也蕴含了无限人生之慨,每每展示了文人群体的双重性格与两难处境:其执着进取与悲观幻灭往往胶着一体。
流水无所不在,而且具有运行的持续性,最为贴近和形象地体现了事物递进的特征,因而流水总是被古人用来感叹时光、机缘、情爱、功业以至年华、生命、国力的不可复返性,表达惜时叹逝的情愫。《论语》中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句子,用流水的永逝无回,譬喻时光一去不返。李白的《古风》《江上吟》感流水悟富贵功名不可久驻:“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陆游《黄州》“江声不尽英雄恨”等,倾诉了岁月蹉跎带给人难以排解的失落感。流水意象在文学内部中的运用,在后世的叙事文学中更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如《三国演义》卷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由浩荡东流的长江缅怀历史上风云人物的短暂人生。而《牡丹亭》中也有杜丽娘的“似水流年”之嗟。上述例子反映了主体无法超越时间规定性与自身有限性的永恒悲剧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