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度第 一 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 一语文试题
命题人: 王琳 左晶 审定人: 徐亚丽 杨琳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 ,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 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 。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 回答非选择题时 , 将答案写 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 ,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 、现代文阅读 (35分)
( 一) 现代文阅读 Ⅰ (本题共 5小题 ,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5题。
材料一 :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 像《镜花缘》 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 。礼并不 带有 “文明”、或是 “慈善”、或是 “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 。礼是社会公 认合式的行为规范 。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 对是合式的意思 。如果单从 行为规范一点说, 本和法律无异, 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 。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 规范的力量 。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 礼却不需要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维持 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 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 使人 服膺; 人服礼是主动的 。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 所谓 “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 主动性, 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
颜渊问仁 。子 日: “克己复礼为仁 。一 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 己, 而由 人乎哉?”颜渊日: “请问其目。”子 日: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颜渊日: “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 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 不守法 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 。人可以逃避法网, 逃得脱还可以 自 己骄 傲 、得意 。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 做了不道德的事, 见不得人, 那是不好; 受人吐 弃, 是耻 。礼则有甚于道德: 如果失礼, 不但不好, 而且不对 、不合 、不成 。这是个人****惯所维持的 。十 目所视, 十手所指的, 即是在没有人的地方也会不能自已 。 曾子易簧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礼是合式的路子, 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惯。
(摘编自《乡土中国 ·礼治秩序》)
材料二:
提到了我们的用字, 这个 “家”字可以说最能伸缩 自如了 。 “家里的”可以指 自 己 的太太一个人; “家门”可以指伯叔侄子一 大批; “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要拉入自己的
圈子 、表示亲热的人物 。 自 家人的范围是因时因地可伸缩的, 大到数不清, 真是天下可 高一语文试题第 1页 ( 共 8页 )
成一 家。
为什么我们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的名词会这样不清不楚呢? 在我看来却表示了我 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 而 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 圈圈推出去的波纹 。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 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 。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
我们社会中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就是这种丢石头形成同心圆波纹的性质 。亲属关系是 根据生育和婚姻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关系 。 由生育和婚姻所结成的网络, 可以一直推出去 包括无穷的人, 过去的 、现在的和未来的人物 。我们俗语里有 “一表三千里”, 就是这 个意思, 其实三千里者也不过指其广袤的意思而已 。这个网络像个蜘蛛的网, 有个中 心, 就是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么一个以亲属关系布出去的网, 但是没有一个网所罩 住的人是相同的。
在我们乡土社会里, 不但亲属关系如此, 地缘关系也是如此 。在传统结构中, 每一 家以自 己的地位做中心, 周围划出一个圈子, 这个圈子是 “街坊”。有喜事要请酒, 生 了孩子要送红蛋, 有丧事要出来助殓 、抬棺材, 是生活上的互助机构 。可是这不是一个 固定的团体, 而是一个范围 。 范围的大小也要依着中心的势力厚薄而定 。有势力的人家 的街坊可以遍及全村, 穷苦人家的街坊只是比邻的两三家 。在乡下, 家庭可以很小, 而 一到有钱的地主和官僚阶层, 可以大到像个小国 。 中国人也特别对世态炎凉有感触, 正 因为这富于伸缩的社会圈子会因中心势力的变化而大小。
以 “己”为中心, 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 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