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市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
注意事项:
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共15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场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把条形码贴在答题卡 的指定位置。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 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翻开《辞海》《辞源》或任何一本工具书,我们会发现,今天的中国人之所以还有词可用,有 话可说,而且可以指望说得漂亮些,丰富些,滑头些,是因为古代有一批热情的语言创造者,确 切地说是词汇创造者。中国若没有苏东坡,我们不仅在引经据典方面会有所缺失,民族语言宝 库也会失落大量极富意味的词。孔子虽然强调"述而不作",但一部《论语》,撇开别的巨大历史 功绩不谈,单单从丰富民族词汇这方面考察,已当得起功德无量。说到“巧言令色''“和为貴" "温故知新"“尽善尽美''“惠而不费”诸词,即使冒昧从经济角度考察,我们也可说其中每个词都 价值连城。
可见,仓颉造字,文人造词,乃是最天经地义之事。
今天的情况则令人沮丧,虽然语言始终在更新创造过程之中,不舍昼夜,但真正由当代文 学家自铸的新词伟词,则少而又少。似乎所有的文学家都一致公认:创造语言的使命已经终 结,剩下的只是如何运用已有的语言了。实际上,一次也写不出新词丽句、从来也不曾为祖国 语言的丰富有过“美芹之献"的作家,绝对难称一流。
语言不是时装,见别人穿上去漂亮得体,就误以为自己只要依样画葫芦也能收到"漂亮得 体''之效,这实在是外行之见。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大师拈出的“陌生化原则”虽不足以解 释丈学杰作的产生机制,但至少可检验一个作家是否够格。沈从文先生1934年1月在致妻子 张兆和的信中提到一张有趣的帖子,我也一字不改地抄录如下:
立招字人钟汉福,家住白洋河文昌阁大松树下,今因走失贤媳一枚,年十三岁,名 曰金翠,短脸大口,一齿凸出,去向不明。若有人寻找弄回者,赏光洋二元,大树为证, 决不食言。谨白。
沈先生随即感慨道:“这人若多读些书,一定是个大作家。"—— 沈先生凭什么下此断语呢? 不必说,就因为这家伙用词大胆,出语奇崛。单单那个“枚''字,就够出奇了。
其实,自铸新词与祖国语言是否丰富并无必然关系,即使所欲表达的喜怒哀乐,现有词汇 已足够对付,作家仍有义务求新求变,如果他不满足于仅仅表达一下的话。何况,想到古人已 经为我们创造了那么多或生动或可爱或有力的词汇,作为今人就更没有理由不思进取.更不该 躺在先人的功劳簿上坐吃山空。只有在我们的时代同样创造出大量美妙新词,造福后代,才更 能无愧于曾经铸词遗赠吾辈的先人。
换一个角度我们就会发现,现代中国为数寥寥的那几位称得上大师的文学家,大抵都有此 抱负。钱钟书无疑是此中的大行家,少年鲁迅即有■酸风戛窗"的奇句,林语堂单单译出一个 “幽默”来,已足可使吾辈至今齿颊生香。当代中国作家中最为我激赏的台湾余光中先生,在这 方面的努力不仅所获极丰,且非常感人。余光中某大曾在日记里如此放言:“这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