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题
湖北省黄冈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姚鼐《登泰山记》)
10.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其级七千有余 ②其皆出于此乎
B.①古谓之天门溪水 ②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C.①或曰,此东海也 ②或异二者之为
D.①余始循以入 ②皆以美于徐公
11.下列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京师乘风雪 乘:趁,冒着。
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居:停留。
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模糊或缺失。
D.僻不当道者 僻:偏僻。
12.下列对文中划横线词语相关的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乾隆,清高宗的年号。古代皇帝即位常立年号用来纪年,有的皇帝不只一个年号。
B.丁未,干支纪日。古代常用天干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成干支,用来纪年、纪日。
C.晦,农历每月的第一天。这时月亮是看不见的,“晦”也就有了“黑暗”的意思。
D.行宫,古代帝王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1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善于取舍,将小细节与大印象结合,叙事与写景简洁、明快,充分展示了雪后登泰山的别样情趣。
B.这篇游记叙述了登泰山的全过程,从泰山南麓经中谷,越中岭,循西谷,至山巅,登山路线交代很清晰。
C.这篇游记中写观看日出的段落极其精彩,大风扬雪、云漫足下、极天异色、红光动摇的奇伟景观令人神往。
D.这篇游记除了记叙与描写,还兼用精当的议论、抒情语句深化主题,它是姚鼐“清真雅正”文风的典例。
14.将下列课本中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苏轼《赤壁赋》)(2分)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分)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3分)
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节选自韩愈《师说》)
(乙)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①,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②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予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