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连贯及其它专题
湖北省黄冈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丝绸一直伴随着中华文明,还沿着丝绸之路走向了全世界。在物质层面, ① ;精神层面,它是一种文化符号。丝绷这么重要,它的起源在哪?是否起源于中国?中国人对世界的原创性贡献能不能得到确凿的证明?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就要靠考古学实证。
( )。2012年起,中国丝绸博物馆就与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完成了一系列基于免疫学原理的丝织品微痕检测课题研究。该项课题 ② 。这种方法,适用于降解非常严重的样品,比如已经泥化、碳化、灰化、矿化了的脱离了纺织品物质实体的丝绸。免疫分析法的优点是非常精准,即使丝绸化成泥, ③ 。采用中国丝绸博物馆首创的免疫分析法,考古人员在仰韶村遗址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墓葬和三星堆的祭祀坑中,证明了丝绸制品的存在。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丝绸制品在漫长的时光中已经降解,化成灰,碾成泥,考古学家还能看出它是什么吗?
B.如果丝绸制品在漫长的时光中已经降解,化成灰,碾成泥,考古学家还能判断出它是什么吗?
C.在漫长的时光中,如果丝绸制品已经降解,化成灰,碾成泥,考古学家还能判断出它是什么吗?
D.在漫长的时光中,丝绸制品如果已经降解,化成灰,碾成泥,考古学家还能看出它是什么吗?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6分)
湖北省十堰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5个字。(4分)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受天然珍珠母层状结构启发,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航天器外层防护材料。由于采用了独特的仿生设计,其力学性能和空间极端环境耐受性均得到显著提升。
现在使用的防护材料虽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耐化学性,但这种材料在太空环境中也容易受到原子氧攻击,导致物理和力学性能下降。此外,宇宙射线辐射,以及空间碎片撞击等极端情况,也对其稳定性形成威胁。俞书宏院士团队受天然珍珠母的层状结构启发,通过改变组分配比,借助喷涂与热固化联用法,构筑了聚酰亚***—纳米云母复合膜,使其顶层具有更致密的纳米云母片,这种设计策略实现了材料力学性能的提升,而且使其上表面对原子氧、紫外辐射和空间碎片等具有更好的防护能力。
22.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7分)
(1)阅读费孝通《乡土中国》中的一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作。(7分)
表情、动作,在面对面的情境中,有时比声音更容易传情达意。即使用语言时,也总是密切配合于其他象征原料的。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同时眉毛一皱,嘴角向下一斜,面上的皮肤一紧,用手指在头发里一插,头一沉,对方也就明白“那个”是“没有办法”“失望”的意思了。如果同样的两个字用在另一表情的配合里,意义可以完全不同。
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因表达时表情、动作不同而产生了不同的含意,生活中你也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吧,请写出你的经历和体验,要求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150个字。
(2)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谈论如何阅读《乡土中国》时曾说,《乡土中国》是社会科学著作,阅读有一定难度,宜先“粗读”,再“细读”,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一段文字,谈谈对“粗读”和“细读”的理解。要求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150个字。(7分)
湖北省鄂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二)语言文字运用II(1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题。
“研学”和“旅行”是研学旅行的两大基本要素,两者不可或缺,更不可失衡。如果忽视“研学”, ① ;如果舍弃"旅行",就会与常规课堂教育无异。而仅仅从时间上平等分配,也不能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必须要在课程设置时,切实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② 。
研学旅行要在研学内容设置方面加入自主、开放、动态元素,研学活动的设置不宜严苛刻板,要有一定的弹性。让学生能够自主安排多样化体验,自主获得游学经验,为学生更好地实现动态获取知识经验留下必要的空间。
无论是何种内容的研学旅行,对学生来说, ③ 。像观赏自然景观、考察历史文化古迹、品鉴语言文化、体验职业生活等,都是学生在真实、复杂、多元的情境中展开的。将研学旅行情景记忆与课堂知识运用结合,必将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研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