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高中 2023 届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卷 2021.01
语文试题卷共 8 页,22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秦岭素有“国家中央公园”之称,是重要生态屏障。然而,一些人在秦岭北麓私建上百套别墅,破坏山体,随意排放生活污水,甚至削平山坡,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近日,陕西召开大会,部署开展秦岭北麓违规建别墅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对这一问题*******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批示,展现出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
从秦岭北麓的违规别墅,到洞庭湖畔的超级矮围;从千岛湖饮水保护区违规填湖,到青海木里煤田超采破坏植被,生态环境领域的突出问题、突出矛盾,之所以常常演化为顽瘴痼疾,就在于山水草木、林田湖海的背后,往往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利益。生态环境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总想着赚快钱,甚至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那就是在为短期利益透支长远发展和整体利益。换句话讲,生态环境问题的紧迫性,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更远的将来,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
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不是非此即彼、二选其一,而是一枚硬币不可切割的两面。同样是秦岭北麓,在浅山区有一座天留村,曾在历史上小有名气,然而一度发展滞后。近年来,当地大力开发天留景区,打造森林公园、薰衣草园、农家休闲体验园,打响了“山水桥南,天然氧吧”的名号,当地人说,“没想到金钥匙就藏在山上的林子里、溪流中”。这说明,要把生态理念转变为绿色发展的思路,还需要进行因地制宜的探索。只要肯下心思、善找门路,就能搭上绿色发展的快车,避免走牺牲环境的老路,蹚出兼顾生态与发展的新路。
于山水之间发现新的出路并不难,难就难在斩断陈旧发展模式的利益链条,真正把生态环境保护落在实处。近年来,在中央环保督察的整改报告中,“主体责任”“政治责任”成为高频词。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到河长制、湖长制的建立和完善,压实主体责任、悬起追责利剑,成为推动地方践行环保政策的有效制度保障。去年 7 月,中央对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严厉追责,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也为各个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敲响警钟。方此之时,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前所未有,关键是地方在执行时要扛起主体责任,确保政令贯通、实现上下对称。
生态环境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因个体破坏生态环境而产生的消极后果,会被社会中的每个人所分担,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正因如此,无论是一个地方还是某家企业,都不应该抱有“收益是我的,污染大家担”的侥幸想法,也不应该产生“让别人保护,自己坐享其成”的搭便车心理。正因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意识,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
部与全局的辩证关系,真正把环境保护当成全局的事来办,并承担起自己在全局中的那一份责任, 才能用每个地方的努力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
明代画家仇英曾作《辋川十景图》,描绘了秦岭脚下秀美的风光、诗意的生活。保护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峻岭,既是为中国保留一个天然的氧吧,也是在传承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保护秦岭、守卫自然,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才能离美丽中国的目标越来越近。
(选自人民日报《保护秦岭,走出绿色发展新路》)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总书记高度重视秦岭北麓专项整治问题,展现出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B.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多起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其背后大多牵扯着复杂的经济利益。 C.只要肯下心思、善找门路,就能把生态理念转变为绿色发展的思路,搭上绿色发展快车。D.近年来,建立和完善相关追责和管理措施,成为推动地方践行环保政策的有效制度保障。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针对我国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原因,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B.第二段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阐述了当前我国各地都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C.文章以秦岭北麓的天留村的发展为例,论证了解决环境问题需要转变思路,因地制宜。D.文章从生态环境具有“公共产品”性质入手,论证了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具有全局意识。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的发展,必然会牺牲长远利益,这是不可持续发展之路。B.虽然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前所未有,但当前的问题是缺少对地方主体责任的监督。C.如果斩断造成生态环境破坏背后的利益链条,就能树立起“全国一盘棋”的环保意识。D.只要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
(二)实用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