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河北省部分名校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3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河北省部分名校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古代诗歌阅读专题(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河北省部分名校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考试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专题
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待储光羲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2. 下面哪项内容不属于作者判断友人不会来看望自己?()
A. 晚钟鸣上苑 B. 疏雨过春城
C. 了自不相顾 D. 临堂空复情
13.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
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根据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是在杜甫的《望岳》之后。
B. 首联调动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妙用动静结合,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C. 颔联的“无边”“不尽”,使“萧萧”之声“滚滚”之形更加形象化。
D. 尾联写诗人生活艰难、穷困潦倒而白发日多,无钱买酒而被迫戒酒。
16. 本诗颈联两句历来以词意精炼,含意丰富为人称赞,请根据本联分析诗句内容。
河北省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 游
李贺
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
12. 本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
13.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B. “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 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
D. “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
14. 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一中2020-2021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浣溪沙·洞庭①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
红蓼一湾纹缬②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在公元1168年,由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调知荆南(今湖北江陵)兼荆湖北路安抚使时,傍晚沿湘江入洞庭湖所作。②缬:有花纹的纺织品。
1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行尽潇湘到洞庭”,词人的前一段路程以“行尽潇湘”一笔带过,语言简练之至。“到洞庭”三字则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B. “楚天阔处数峰青”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不写湖之大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
C. “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景象。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一丝不动,湖面波平,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
D. “红蓼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这两句写词人停船后泛览湖景所见,虽然视觉观察的角度未发生变化,却显示出另一番情趣。
12. 本词在写景方面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作简要分析。(要求至少答出两种)
河北省沧衡八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初冬步至东村
陆 游
八月风吹粳稻香,九月荞熟天始霜。
男耕女饁①常满野,宿麦②覆块皆苍苍。
丰年比屋喜迎客,花底何曾③酒杯迮④。
家人但觅浩歌声,不在东阡在南陌。
[注]①饁(yè):给在田间耕作的人送饭。②宿麦:冬麦。③何曾:为何,何故。④迮(zé):迫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的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暗示了诗的构思:写步至东村的视听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