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吉林省部分学校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35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吉林省部分学校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吉林省部分学校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义公①禅房
孟浩然
义公****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②净,方知不染心。
【注】①义公:唐代高僧。②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为义公****禅呼应。
B. 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C. 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雄奇壮观。
D. 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斑驳,庭院阴冷,义公禅房略显空寂落寞。
15. 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情感。
吉林省长春市北师大附属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诗人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B. 第二句写俗世之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可以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C. 第三句写不要嫌弃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这“荦确坡头路”正象征了诗人坎坷的仕途,暗含着诗人的痛苦抑郁之气。
D. 第四句写拐杖点在石路上,铿然一声。用“自爱”一词写出了诗人面对坎坷之路的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之情。
10.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第三学程)检测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
韩愈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手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本诗是诗人第一次被贬到阳山(今属广东)后的第二年春天所作。德宗贞元十九年,张十一与韩愈同为监察御史,一起被贬。韩愈写此诗张到郴州临武令任上有诗赠韩愈,韩愈写此诗作答。②俗名羊踯躅,色红而鲜,杜鹃花科。
19.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上句通过山净“江空”“水见沙”等意象的描述写出阳山贬所的环境,其天地肃清之感与杜甫《登高》诗首联意境相似。
B. 颈联抒情言志,表述心迹,感恩同处逆境之中的张十一有诗相赠,为自己和友人打气,鼓舞精神。
C. 尾联直言读罢友人诗后的反应,陡然惊觉双鬓如霜的毛发增加了一半,产生一种年华虚度,功业蹉跎,时不我待的悲慨。
D. 诗歌前半写贬所之景,后半抒“报恩”之思,构思精巧,对仗工整,语言明白,音节流畅。
20. 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东吴生相遇
韦庄
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泪满缨。
老去不知花有态,乱来唯觉酒多情。
贫疑陋巷春偏少,贵想豪家月最明。
且对一尊开口笑,未衰应见泰阶平。
【注释】及第后出关作。此诗是诗人进士及第后,一次出潼关路遇友人所作。当时作者已年近六十岁。
16.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诗人用随风漂泊的水上浮萍,刻画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十年身事”,直接抒发了与同病相怜的故人见面时的无限感慨。
B. 颔联描写与友人挥泪叙旧的辛酸语。如今年华蹉跎,再赏玩不到花的美丽姿态了,唯余借酒消愁。细味诗意,字字酸楚。
C. 诗人写乱离社会,字挟风霜,声震金石,体现了他对底层人民困顿生活的同情,表明自己及第后将为民请命的仕宦决心。
D. 写作本诗时,诗人已经经历长时间战乱频仍、颠沛流离的生活,即使此时已经登第,禄食有望,遇到旧友,却仍旧忍不住涕泗滂沱。
17. 有评论家评价本诗结构“关锁严密”,“胸怀阔大”,请结合全诗,试从对比照应的角度加以赏析。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县第七中学202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