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一中2018级高一(下)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4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 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 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区间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将我们在生活中的 表演称之为“前台”。他观察到了真实生活和戏剧表演的某些共同之处:为了特定的 目的,人们总是在生活中为自己涂脂抹粉、培养各种礼仪和谈话技巧、通过阅读和学****来获得谈资,凡此种种,构成了我们对外的"公共人格”。这种“公共人格”就是 我们人生自我展示的一块广告牌。我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并透过它被周围的人知晓, 从中,我们积累下了人际资本,博得了重要人物的好感,为自己获得机会并维持这一 形象。这便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常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很难说它是不虚伪的。
而戈夫曼也注意到,对于我们这些人生的演员来说,“前台”之外,还存在“后 台”。那“后台”就是我们“卸妆”的地方,把自己从社会角色、职业角色和公共人 格的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人而存在的时刻。通常,这个时刻不会很 多,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人以外,也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戈夫曼的这套理论在移动互联时代面临着一个新问题:移动网络的出现似乎让我 们的“前台”以一种可怕的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的退缩、减少。 如果我们把“虚伪”等同于“前台表演”时间的增多,那么我们将看到,在微信朋友 圈的“绑架”下,我们几乎24小时每天都处于“前台”。早上起床微信***刷脸, 每去一个地方都打卡签到,时而低调炫富,时而转发“寓意深刻”的鸡汤文。在这八 万四千六百秒的时间内,每一秒钟几乎都贡献给了此类廉价的表演。说实话,悲催的 真相是,我们的内心一如过去那样热衷表演,只是现在表演的成本和门槛更低:几张 PS 痕迹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塑造出了我们微信时代的公 众形象。换个说法,这叫互联网思维。
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不断增多,我们今天不但要“线上” 而且要“线下”的表演,从线上演到线下,每一个不断扩大的前台都占用了我们过多 的表演时间。并且,如今的我们不仅是演员、是观众,还是希腊戏剧中的唱诗班。留 言、点赞、转发……让我们成为了无比疲惫的演员。我想询问的是,当硕大无朋的 “前台"不断侵占我们的生活之时,当我们的“后台”己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 彻底消失时,生活中是否有某些重要的东西正在失衡,在倾塌?
(选自孙骁骥《我们都爱上了朋友圈里的虚伪》,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前台”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常态,人们塑造自我角色形象,积累人际资本,其 目的是为自己获得机会。
“后台"是把自己从“前台”表演中暂时解脱出来的地方,除了自己和极密切的 人以外,通常不会有更多的人看到。
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提供“前台”表演的场景在不断增多,因此,人们己经无力 摆脱过多的“前台”表演。
微信朋友圈让今天的人们每天24小时都处于“前台”的状态,人们的每一秒钟都 贡献给了廉价表演。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本文以移动互联时代为界限,进行鲜明对比,论证戈夫曼“前台”以一种可怕的 速度在延展,而“后台”的空间则在不断地退缩、减少的观点。
戈夫曼将生活的表演与“前台”进行类比论证,其中包括人在社会角色、职业角 色和公共人格方面的表现,维持自我展示的美好形象。
戈夫曼的理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面临新问题,以微信朋友圈为实例,论证“公共 人格"具有虚伪的特点,塑造微信时代的公众形象。
文章末尾阐释我们在生活中的角色多样性,论证“后台"与“前台"的此消彼长 的关系,并且表达了我们“后台”面临困境的担忧。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前台”注重华丽的外表和技巧,甚至人类的阅读和学****也只是为了获得一些谈 资,所以人们应该退出“前台” »
人们在“后台”所表现出来的应该没有太多的戏剧成分,往往会是真实面目的呈 现和真实感情的流露。
几张PS 痕迹严重的照片,几句转帖,几帧模糊不清的场景和留言、点赞、转
发……这些廉价的表演,无非是满足人们的虚荣心。
“前台”不断地在延展,“后台”缩小至几无立锥之地,甚至彻底消失时,人们 的生活会变得越来越虚伪。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