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4页6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部编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蓉城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度上期高中2020级期末联考
语文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 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 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提到一座城市,人们往往会想到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标:600岁的紫禁城见证着北京 城的过往,拓荒牛雕塑标记着深圳的开拓进取,珠海大剧院“日月贝”讲述着“珠生于 贝,贝生于海"的城市记忆,古典园林里生长着苏州的温婉……城市文化地标或深植于 历史文化,或投射着时代风貌,以鲜明独特的符号形象,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和文化象 征,与人们产生紧密的情感连接、文化认同。
文化地标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巨大的流量效应。近年来, 文化旅游市场持续升温,各类文化地标成为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与此同时,一些 地方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也引起社会关注。
作为一种人文景观,文化地标首先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人文景观与自然环 境浑然天成、融为一体,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无论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 审美意境,还是如今兴起的保护生态、亲近自然的绿色发展理念,都强调人文景观与自 然环境和谐共生。丽江古城依山傍水、以水为脉,整座古城获评世界文化遗产;国家体 育场“鸟巢"充分采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勾勒出现代北京的美丽风景。反之,若缺乏对 自然的敬畏,滥造钢筋水泥地标,即便再大的“手笔",也与审美旨趣和群众期待相差 甚远。
作为一种符号化呈现,文化地标也应该追求形神兼备。一个建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 地方的文化地标,不是凭借炫目奇特的视觉效果和文化元素的简单堆砌,而是流淌着活 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同的情感记忆。走进沈阳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原样保留 的铸造厂车间及生产设备,拉近了人们与老工业基地的时空距离;漫步福州修旧如旧的 古厝间,曾经的老房子、如今的文创园,古老与现代交融,乡愁与时尚相遇。面对数之 不尽的历史文化街区、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进行合理适度的创造性 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成为广受认可的文化地标。
作为一种公共建筑,文化地标还应当发挥服务公众的功能。地标建筑是有“生命” 的,其生命力来自于生活。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书店称为文化地标,很大程度上 是因为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方的文化和生活。到一座城市先逛博物馆, 人们才能加深对这个城市的历史过往和现实文化的认知。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为例,建 院以来,为观众带来
1万多场演出,开展大量艺术普及教育演出及活动,观众和粉丝遍 布全国。正是那些传播文化、服务公众的不懈努力,使得文化地标的形象更加亲切、更 加持久。
文化地标承载着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打造新的文化地标,必须丰富其审美内涵, 完善其服务功能,让其在与公众的“紧密连接”中收获持久口碑和影响。
(选自《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人民日报》2020年10月21日)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城市文化地标要深植于历史文化和投射着时代风貌,才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的精神 和文化象征。
热门参观地、网红打卡地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名片,在传播城市形象方面有着巨大 的流量效应。
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需要亲近自然、道法自然,需要文化地标与自然环境 之间“不违和”。
人们喜欢将博物馆、剧院称为文化地标,是因为这些公共设施直接连通着一个地 方的文化和生活。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本文围绕“如何打造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这一问题展开,运用了对比论证、举 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为了论证文化地标应当与地理环境“不违和”的观点,列举了丽江古城和“鸟巢” 体育场两个实例。
以福州修旧如旧的古厝间为例,旨在证明“文化地标作为公共建筑应发挥服务公 众的功能”的观点。
文章釆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的内涵,然后阐述其特点,最 后总结,论述层次清晰。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紫禁城成为北京的文化地标,是因为它流淌着活生生的历史文脉,能唤起人们共 同的情感记忆。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急功近利打造新文化地标的现象,这与文化旅游市场的持 续升温有关。
有生命力的文化地标,作为人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