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启用前
寻甸县民族中学 2020-2021 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语 文
注意事项 A
1.答题前 , 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 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 , 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 150 分 , 考试用时 150 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 (36 分)
( 一 )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 3 小题 ,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 -3 题。
费孝通早年在 《乡土中国》 一 书中针对中国 乡村结构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 , 即每一 家以 自 己的地位作 为中心 , 在其周围划出一个圈子 , 这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 。差序格局具有大传统和小传统 的双重属性: 前者以克己主义为内核 , 表达儒家道德理想: 后者以自我主义为内核 , 践行在绝大多数普通人的 日常生活中 。克己主义的道德理想和自我主义的道德实践 , 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大小传统。
费孝通提出差序格局的旨趣 , 与其说是刻画传统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 解释中国人的行动逻辑: 毋宁在于 以现代西方为他者 , 映照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 并呈现中国传统与西方现代性之间的深刻紧张 。 费孝通理性意 识到 , 西力东侵 、西学东渐的世界大势决定了中国再也不可能独立于现代化洪流之外 , 然而中国的社会转型既 不是西方社会制度的直接转渡 , 也不仅是传统的平衡受到了干扰而已 。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 决定了社会变 迁决非一个彻底告别传统 、辞旧迎新的过程 , 而是一个建立在社会自身演化的内在逻辑之上的过程 , 一个传统 与现代相互角力和冲突的过程 。 中国文化的大传统与小传统在相容相克中蕴育出深刻的张力 , 这种张力决定了 中国社会转型既不可能通过移植西方社会制度来完成 , 也不可能内生出独立的动力机制。
费孝通终其一生都在探究和追问一个根本问题 , 即在中国现代转型过程中怎样找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接榫 之处和契洽之点 , 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富有张力的平衡 。正是由于这一 问题意识 , 费孝通对中国文化的 理解既没有沦为激进主义 , 也没有滑向保守主义 , 而是在探究中国文化的二重性中表达他对充满曲折性 、艰巨 性和复杂性的中国社会转型的深切忧思。
近代以来 , 无论是戊戌年间的维新主义者 , 抑或五四时代的 自 由主义者 , 均将中国的文化传统视为 " 现 代化" 的最大敌人 。在思想上选择了 "往而不返" 的激进倾向 , 且一波比一 波更烈 。他们有一 个共同的假设 , 即只有破除一分 "传统" , 才能获得一分 "现代化" 。在百余年的反传统和现代化过程中 , 大传统意义上的差 序格局遭到工具理性的解构 , 而小传统意义上的差序格局在权力与资本的共谋机制中被不断地再生产 。小传统 意义上的差序格局深深地嵌入到中国现代性之中 , 并成为中国现代性的萌发 、生成和扩展的资源 、规则和逻 辑 。大传统与小传统间张力的消弭 , 在为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