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贵州省威宁第八高中部编版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zip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6页7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威宁八中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
高一语文
2021.6
注意事项: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请濾■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本试卷命题范:围•:必修④。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各民族文学艺术的发展,既有因社会历史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心理条件不同而 导致的差异性,这一点构成了各民族文学艺术的个性特征;又有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和人类情 感方式的一般规律而形成的共同性,这是世界各民族文学艺术得以相互影响、渗透和交流的重 要前提。作为揭示世界人生的悲剧性因素,丰富和发展人类情感生活的最重要的文学形式- 世界各民族的悲剧艺术之间也体现着这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规律。
由于民族精神的差异性,中国古典悲剧的美学品格和西务悲剧存在着鲜明的区别。这种区 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这里仅以悲剧性戏曲为例)
第一,中国古典悲剧没有也不可能摆脱封建儒家思越观念的影响,因而多数作品中的悲剧人 物被束缚在现存总体秩序的罗网中而无法游离,从而损失个体自主意识和对命运的反抗精神。
而西方悲剧中的多数主人公总是和现存的总体秩序处于不可调和的对立状态,他们总是以 挣脱现存秩序的束缚,否定现存秩序的合理性为自己行动的最终目的。
第二,中国古典美学强调“中和之美”,在悲剧创作中则表现为“哀而不伤”。中国古典悲剧中 的许多作品都具有“悲欢离合''的情节特征和苦乐相错的表现手法,有的作品还有一个“欢乐的尾 巴",以“团圆”结局。如《窦娥冤/赵氏孤儿协娇红记》等等,都程度不同地渗透着喜剧的因素。
而西方悲剧,特别是古希腊悲剧,则强调“庄严的风格”在悲剧作品中的统一性,倾向于情节 的发展要一悲到底,并往往以主人公毁灭而告终,从而在死亡中给悲剧盖上真实性的最后印记。 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一著名的内心独白,就道出了西方悲剧冲突的严峻、残酷和不可调 和的特征。
第三,与西方以帝王贵族为主人公来掲开悲剧的历史不同,中国古典悲剧在早期就表现出 贫民化的倾向。“偏于琐屑中传出苦情”构成中国早期悲剧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特点。贫民化倾 向在后来的《窦娥冤》《琵琶记》和《桃花扇》等优秀的戏剧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亚里士多德作为西方悲剧论的开山者所界定的悲剧都是“英雄悲剧”,悲剧主人公必须是名 声显赫、超越常人的“著名人物”。古希腊悲剧中的主角多是神化的英雄,而莎士比亚笔下的悲 剧角色,也都出于名门望族。在西方的一些戏剧理论家•看来,悲剧和喜剧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 者是模仿帝王貴人的行动,而后者是模仿卑微小民的行动。
(选自赵凯《悲剧与人类意识》,有删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中西方悲剧艺术之间的差异是由中西方社会历史条件、自然地理条件和文化心理条件 的不同导致的。
民族精神的差异使得中国古典悲剧主人公和西方悲剧主人公对待现存秩序的态度截然 不同a
中国古典悲剧讲究“悲欢离合”“苦乐相错”和“大团圆”结局,而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