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环际大联考
“逐梦计划”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
(试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范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注意事项: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成(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由于自然灾害以及伴生的社会动荡、国内战争、外敌入侵,世界上很多辉煌一时的伟大文明 就此覆灭。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提出,两河文明、希腊文明与罗马文明的衰落,与 自然灾害的频仍直接相关。而后来的历史研究,也证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古阿卡德帝国、 古印度的哈拉帕文明衰亡的主要原因都是气候波动和生态崩溃;瘟疫的爆发,也直接导致了罗 马帝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阿兹台克帝国、印加帝国的迅速瓦解。但是,让灾难史研究者很 感兴趣的一个问题是何以同样遭受周期性、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中华民族,却每每能够在灾难中 迅速恢复并持续发展?
这一问题,有很多答案。其中不容忽视的是,自古以来资源的短缺、灾难的频仍,让中国人、 产生了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并积淀为一种深层的社会意识,我们可以称作,,韧,,的精神。这种 “韧”的精神,蕴有强大的自我恢复和更新能力,呈现出变通的智慧和顽强的活力,从而使得中 华民族安然渡辻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困境,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历经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和变 革而延续至今。
"韧”的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表现是外向的儒家思想和内向的道家思想的配合。 在大一统国家出现的前夜,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针对不同的社会情境,各抒己见,提出为 人处世、治国安邦的种种方案,形成了数千年来民族智慧的“百宝箱”。其中两个相辅相成的代 表思恐,就是儒家和道家。如果说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华文明积极进取、勇于担当的阳刚一面,那 么道家思想则反映出谨慎内敛、谦虚忍让的阴柔一面。两者一刚一柔、一张一弛,共同铸就了中 华民族的“韧,,性特质。
儒学是讲求“入世”的进取型思.想,它以“修齐治平,,为己任,追求人在社会中的自我实现。 这芝思想恰可与现代社会的竞争环境相配合:现代社会崇尚进取,鼓励竞争;儒家思想重视群 S,鼓励奉献,这些都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所以,儒家思想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巨大的潜 能:,东亚'儒学文化圏”在近代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但是,如同《庄子》所谓“行尽如驰,而莫之能 止'',当今时代是一个,,翻天度地”的时代,也是一个不断加速、高度紧很的时代。在高速的社会 令令,'进取型的思想也会跃露其局限,那就是太过重视“成就”而忽视人与自然的协调,过于 重视’功名”而忽视人与内心的平衡。由此而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我们在高速发展的社
会生活中重新回顾中华文明中沉静内敛的另一面。
实际上,痕疫原本就是_种"社会病”,一种“文明病",它在历史上就是随着人类进入农耕 社会开始大规模地聚居而发生,并随着人群的移动而传播。而近三百年间开始的现代化进程, 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