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江西省上饶市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zip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73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2020—2021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出卷人:邓婉君 总分:150 分 考试时长: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2021 年,是农历辛丑年,也是中国传统上的牛年。中华民族自古赋予了牛各种象征意义,有关牛的佳话、神话、风俗、典故等也广为流传。牛是中国十二生肖之一,排名第二。源远流长的生肖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项宝贵遗产,有着多元文化的生命力,它不仅具有浑厚的文化价值,更有厚重、深远的华夏农耕史价值。
牛是重要的家畜之一。我国养牛的历史悠久,牛与劳动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社会,伴随着农耕文化的发展,牛文化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被创造与书写。《周礼·月令》:“出土牛以送寒气。”立春日,人们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牛身形庞大且有力气,温顺乖巧易驯服。每年春天,万物复苏时,人们都是牵着牛进行农业生产活动。耕地播种,载拉运送,都是默默无闻的牛儿们的任务与使命。因此,古往今来,辛勤的劳动人民、博学的学者、才华横溢的文人诗者常常发自肺腑地歌颂、赞美牛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使得中国牛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绵延不断,熠熠生辉。
除农耕外,牛在交通、食用、服饰甚至军事上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如战国时代的齐国使用火牛阵进攻敌国、三国时代蜀伐魏的栈道运输就运用了牛,这是牛在军事上运用的典型例子。牛在人类告别“刀耕火种”的文明社会进化过程中,起过巨大作用,因此人们遂称牛为“仁畜”,甚至誉为“神牛”。牛是人们最崇拜的信物。
牛对人们的影响并不仅仅表现在生产****俗方面,更体现在对中华民族内在精神的塑造上。以牛为标,化牛入性,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牛文化及勤劳奉献的民族个性。在我国的文化典籍中,牛有极高的象征意义。以乾、坤二卦统帅万事万物的《周易》,称“坤为牛”,即牛是负载生养万物的大地,即坤卦的象征物。由此可见,牛的资格与天同位。
《庄子·养生主》篇中记载有“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是一位颇会宰牛的厨师,成语“目无全牛”“官止神行”等皆由此而来。关于牛的传说,最为精彩的当数“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诗经·小雅·大东》中的牛郎、织女,还只是隔着银河的两颗冰冷的星星,而在南朝梁殷芸的《小说》中则成了拥有坚贞爱情故事的两个神话人物。后来,清人许缵曾有“算来若不隔银河,怎见得、相逢更好” 的脱俗之见。
在古典文学史上,唐代文学大家柳宗元的《牛赋》,对牛的品格进行了高度的赞美;在绘画史上, 有被誉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的唐代韩滉的《五牛图》。在现代中国文学巨匠鲁迅的诗里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齐白石自称“耕砚牛”;李可染的画室取名“师牛堂”; 臧克家有咏牛的诗句“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奋蹄”;老舍也自取雅号“文牛”……
由于牛受到人们的尊敬崇拜,所以常见的词语中也几乎涉及了“牛”的精、气、神等,这说明“牛” 已深深融入中华文化之中。 (有删改)
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由于中国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得古往今来无论是劳动人民、学者,还是文人诗者,都常常发自肺腑地歌颂、赞美牛的任劳任怨和无私奉献。
牛是十二生肖之一,牛文化是生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