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 、下列各组中加黑加粗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盗跖(zhí) 珠玑(jī) 混帐(hùn) 鹬蚌相争(yǜ)
B、勾当(gōu) 谄媚(chǎn) 嗣位(sì) 汗涔涔(chén)
C、戕害(qiāng) 阿谀(ē) 凝噎(yē) 献愁供恨(gōng)
D、樯橹(lǔ) 脑髓(suí) 蹩进(biē) 半身不遂(su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老李告别那些曾一起并肩战斗结下深厚友谊的战友,一晃二十多年了,老战友来拜访他十分激动。
B、所谓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真正意义,正确认识人的生命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C、出于对北极地区气候、环境、资源等方面长期考察,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决定在斯瓦尔巴违德群岛建立中国伊力特·沫林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
D、曹禺善于把众多的人物纳入统一的情节结构之中,制造出一个又一个紧张的场面和强烈的戏剧冲突,使《雷雨》获得空前的成功。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元曲是杂剧和散曲的通称。杂剧的构成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加一个楔子。
B.苏轼和辛弃疾是宋词豪放派的领袖,李清照则是婉约派的代表,柳永那一派也不是。
C、关汉卿是元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汤显祖、白朴一起称为“元曲四大家”。
D.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戏剧家,他享誉世界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
4、关于元杂剧的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白,有散文,也有韵文。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拆戏,用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D、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春秋以前是以族名、国都名、王朝名三者合一来命名时代的,战国人继续使用前人关于夏、商、周三代的名称,但其历史年代学的观点略有变化,在命名新的历史时代时有了自己的特点。一方面,自周王室东迁后,诸侯国林立,大国争霸的战争不休,周王室已无力控制诸侯,相反却常有求于大国。显然,仍以族、地、王朝三名合一的年代学命名已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战国是个思想活跃、百家争鸣的时代,战国人发展了春秋时已有的“天命靡常”的观点,命名当世为“战国”;又根据西周以后诸侯国林立,各国国史均名曰《春秋》,称这段历史时期为“春秋”。两汉时,人们继承了战国时人对春秋时代的称谓。
至于说“春秋时代是由鲁国国史《春秋》得名”的看法,徐文商榷说:鲁史《春秋》被拔高到经典的地位,是汉以后儒学作为官学后的事,战国时人未必肯把它奉为经典;鲁国当时并非大国,地位衰微;再者,在秦始皇焚书以前,众多的《春秋》还会大量保存的,否则何以会说“吾见百国《春秋》”(墨子语)可见,战国人是不会以鲁《春秋》来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