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福建省各地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3页31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福建省各地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docx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福建省各地
最新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
福建省福清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喜外弟卢纶见宿(1)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2)。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3)。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注释:(1)卢纶:作者表弟,与作者同属“大历十才子”。见宿:留下住宿。见:一作“访”。(2)旧业:指家中的产业。(3)蔡家亲:也作“霍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借指两家是表亲。
17. 下列对两首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登高》首联两句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
B. 《登高》诗人由秋及人,极尽笔墨突出诗人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程度之深。
C. 《喜外弟卢纶见宿》诗人与表弟既是诗友,又是表亲,关系亲密,情感真挚,这从尾联可以见出。
D. 《喜外弟卢纶见宿》全诗主要写了表弟卢纶来访见宿,诗人之喜可挡生活酸楚。
18. 司空曙诗中“黄叶”与杜甫诗中的“落木”,都是树叶,试比较分析“树叶”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异同。
【答案】17. D 18. 相同点:两首诗都借“树叶”表达出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不同点:
从意象特点看,①司空曙诗中的“树叶”是雨中黄叶,带着雨的湿润,将落而未落,落寞之感深重。②杜诗的“落木”,是干燥、爽朗的风中落叶,飘零之意浓厚。
从表达情感上看,①司空曙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树之黄叶来比喻人之暮年,表达生命苍老将逝的伤感。②杜诗中用“无边”“萧萧”修饰“落木”,将每一片孤单的落叶置身于宏阔的背景之中,增添飘零之意,使得全诗情感的表达更加沉重悲壮。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写了表弟卢纶来访见宿,诗人之喜可挡生活酸楚”分析错误。诗歌前四句,描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奔向诗题,写表弟来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悲中见喜。前半首和后半首,一悲一喜,悲喜交感,总的倾向是统一于悲。后四句虽然写“喜”,却隐约透露出“悲”:“愧君相见频”中的一个“愧”字,就表现了悲凉的心情。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树叶在秋风中飘落,和人的风烛残年正相类似,用树之落叶来比喻人之衰老。“黄叶树”自然也烘托了悲的情绪,颔联借“黄叶树”这一意象,烘托凄凉氛围,寄寓了孤苦无依、穷困潦倒的悲凉情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充分展示了秋日萧瑟,悲从中来的观感。“无边”“萧萧”修饰“落木”,“无边”使“萧萧”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红白牡丹
吴 融①
不必繁弦不必歌,静中相对更情多。
殷鲜一半霞分绮,洁澈旁边月飐波。
看久愿成庄叟梦,惜留须倩鲁阳戈②。
重来应共今来别,风堕香残衬绿莎。
【注】①吴融:晚唐诗人,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②鲁阳戈:鲁阳公挥戈退日的故事,此处是说希望能留住美好的春光。
2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先写繁华的弹弦与歌舞景象,以动衬静,表明诗人宁愿在安静的环境中与牡丹相厮守,表现出诗人对牡丹的用情之真切。
B. 颔联首句写红牡丹,直接用“殷鲜”突出其红艳娇嫩的特点,又暗用比喻,以天空中美丽的红霞来写牡丹红得惊艳、开得绚烂的情态之美。
C. 颔联次句写白牡丹,想象月下一幅澄澈明净的景象,水中映月,在风的吹动下,泛着清波,来衬托白牡丹的素洁淡雅之美。
D. 尾联写诗人感慨就算重来也会和今日与牡丹离别一样伤感,在对牡丹凋残景象的描绘中流露出诗人淡淡的哀愁。
24. 这首诗颈联两句都用了典故,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23. A 24. ①上句借“庄周梦蝶”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能一直与牡丹相伴愿意变为蝴蝶。
②下句借“鲁阳挥戈(挥戈退日、挥戈反日)”的典故,表明诗人为了留住美好的牡丹,希望时间停留,春光勿去。③诗人借用典故表现了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