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浙江省部分学校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现代文阅读ⅠI含答案.docx


高中 高一 下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29页130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浙江省部分学校部编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现代文阅读ⅠI含答案.docx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浙江省部分学校
最新期中语文高一下学期试题精选汇编
现代文阅读ⅠI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二)(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道家以站在世俗之外的心态冷眼旁观,滋生出独特的处世智慧,既有指导实际生活的经验性方法、技巧,也有待人接物的理论性原则、价值,更有超越实际生活、追寻心灵自由的超越性境界。
与其他诸子哲学相比,道家最显著的特点是守柔尚雌。老子在其书中以“母”“婴儿”,“水”等外表柔弱之物为道的喻体以表示其对柔弱的崇尚。不仅仅是老子,庄子在其书中以颜回之卫、叶公子高使齐、颜阖傅卫灵公太子等故事说明,面对强者的压力,弱者的生存之道是以柔弱的姿态应对:支离疏“颐隐于脐,肩高于顶,会撮指天,五管在上,两髀为胁”,却因其无用之德得以在混乱的世间生存,看似柔弱的残疾人在强者环伺的世界反而能自我保存。
无论对自己的思虑还是欲望,道家都主张不可恣意,而要有所节制。这包括通过对外在知识追求的限制、管理权力的内收、名利欲望的节度等方法的修炼,以达到在应接他者时自己内心的安宁与祥和。老子指出“圣人为腹不为目”,即是说饮食上保证自己吃饱喝足即可,不需要满汉全席、奢侈浪费。庄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里庄子并不是反对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而是反对仅仅追求知识、不知追求生命自身。自我节制的结果是对他者的宽容。《老子》讲“和光同尘”,《庄子》讲“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即是说在人世中,需要一种宏阔的心态对待另一个与自己不同的他者。但这并不是说道家主张无原则的原谅,老庄对道、德有自己的坚守。
老子讲“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是说万物保持阴阳平衡才能存在。人禀受天地之气而来,在世间也需要保持和谐状态。首先是自我身心的和谐。庄子在《人间世》中提到“心莫若和”的说法,意指以虚无之心、平和之境应接事务。其次,自我他者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道家认为真实呈现的人性是自足的、不喜干涉的,每个人遵循自洽自适的性情,以无为的方式生活在世间,在位者和百姓互不知道对方的存在,百姓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则会形成一个符合人类理想的和谐社会。这种社会对自然环境也是顺应的。庄子曾经指出对于牛马,应该任其逍遥于草地,而不是
“络马首穿牛鼻”。再次,道家处世之道要求不能局限于自我与他者的区分。在著名的“楚王遗弓”的故事中,老子藏弓于天下的视野比孔子藏弓于人的视角宏阔得多。道家追寻的最高道德不是儒家信仰的仁德,而是一种不为外在名利引诱也不为内在思虑控制的自我性情的自然发显,是一种空灵虚静之“虚”德,而不是有着仁义等实质内涵的“实”德,是为“游心乎德之和”“道通为一”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精神境界。
(摘编自杨杰《道家处世之道》)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论述道家处世之道,突出了守柔的技巧、节制的准则、尚和的境界三个特点。
B. 第二段论证道家处世之道守柔尚雌特点时,分别以老子的喻证和庄子的例证来说明。
C. 第四段从自我身心和谐、自我与他者和谐、物我合一三个层次说明道家的和谐观。
D. 文章先总说道家处世之道的三个作用和特点,然后分三段来具体论述其作用和特点。
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道家主张限制对外在知识的追求,内收管理权力,节制名利欲望;对人对己应宽容,但不能不讲原则。
B. 道家认为人首先要保持自我身心的和谐,然后在建立自我与他者的和谐中,应做到不区分自我与他者。
C. 道家认为和谐社会应顺应自然环境,每个人自由自在,以无为的方式生活,人与人之间“老死不相往来”。
D. 道家追寻的道德局限于自我,不具有仁义的内涵,但有利于个人修身以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
【答案】3. D 4. C
【解析】
【分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文章先总说道家处世之道的三个作用和特点,然后……”错误,开头第一段突出的是作用,后三段具体论述其特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对人对己应宽容”错误,扩大范围,根据原文第三段,说的是“自我节制的结果是对他者的宽容。
B.“然后在建立自我与他者的和谐中,应做到不区分自我与他者”错误,据原文最后一段,在讲道家“和谐”时从“首先是自我身心的和谐其次自我与他者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再次道家处世之道要求不能局限于自我与他者的区分”三个方面和层次来谈,三方面关系是并列中有递进。这里把后两个方面杂糅在一起导致曲解了原意。
D.“道家追寻的道德局限于自我”错误,原文说“道家处世之道要求不能局限于自我与他者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