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2 《石钟山记》 同步作业(含解析).docx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2页4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统编版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2 《石钟山记》 同步作业(含解析).docx
文档介绍:
第三单元
 
 
12 *石钟山记
基础过关练
一、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函胡”同“    ”,     
二、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字。
1.鼓①噌吰如钟鼓不绝      ②微风鼓浪      
2.自①自以为得之矣      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3.焉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②硿硿焉      ③微波入焉      ④如乐作焉      
4.余①余韵徐歇      ②余尤疑之      
5.之①汝识之乎      ②而笑李渤之陋也      ③石之铿然有声者      
6.而①而况石乎      ②扣而聆之      ③而此独以钟名      ④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⑤徐而察之      
三、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
1.余方心动欲还
古义: 
今义:心跳;内心有所触动;动心,产生做某事的欲望。
2.空中而多窍
古义: 
今义:天空中;属性词,指通过无线电信号传播而形成的。
3.自以为得其实
古义: 
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4.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古义: 
今义:水军。
四、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
1.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2.微风鼓浪        
3.而此独以钟名        
4.噌吰如钟鼓不绝        
5.不知其浅深        
6.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7.事不目见耳闻        
8.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五、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
1.此世所以不传也。
特殊句式: 
译文: 
2.古之人不余欺也!
特殊句式: 
译文: 
3.石之铿然有声者。
特殊句式: 
译文: 
4.得双石于潭上。
特殊句式: 
译文: 
5.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特殊句式: 
译文: 
6.而大声发于水上。
特殊句式: 
译文: 
六、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
根据目见耳闻,李斗详细地记载了扬州一带的园林奇观、风土人物的情况。(  )
七、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
1.记,是一种古代文体,主要是记载景物,并通过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
2.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是年号干支纪年法。元丰是宋神宗的庙号,丁丑表明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常用的纪年法还有王公纪年法,如赵惠文王十六年。(  )
3.《水经》是中国北魏时期的地理著作,后经郦道元补充发展为《水经注》,是中国第一部记述水系的专著散文。(  )
八、默写。
1.《石钟山记》中,苏轼用反诘句提出全文的中心:      ,      ,      ?这是作者经过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也是对李渤之类的“陋者”主观臆断的态度的批评。 
2.《石钟山记》中,作者用一个宾语前置句来表达自己知道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后轻松愉快的心情的是:        ! 
3.《石钟山记》中,作者怀疑李渤的说法的原因在于:      ,      。 
片段读写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苏轼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比冠,博通经史。嘉祐二年,试礼部。以《春秋》对义居第一。后以书见欧阳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道过金陵,见王安石,曰:“大兵大狱,汉、唐灭亡之兆。祖宗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连年不解,东南数起大狱,公独无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吕)惠卿启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轼曰:“在朝则言,在外则不言,事君之常礼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礼,公所以待上者,岂可以常礼乎?”安石厉声曰:“安石须说。”又曰:“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轼戏曰:“今之君子,争减半年磨勘[注],虽***亦为之。”安石笑而不言。
(选自《宋史·苏轼列传》,有删改)
  [注] 磨勘:唐宋定期勘验官员政绩,以定升迁。
1.()苏轼“才学颇高”,文中哪些地方有所体现?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须是知行一不义,杀一不辜,得天下弗为,乃可。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养 生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