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
一、语言运用(20分)
1.下列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B.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C.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D.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解析:选A。A项正确的划分应为: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A.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B.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C.我们要枕着沙滩也让沙滩多情地抚摸我们赤祼的情感。
D.我们是一群东奔西闯狂妄自信的探险家啊。
解析:选B。B项与例句均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喜迎国庆、欢度中秋联欢晚会上,她声情并茂地朗诵了舒婷的《致橡树》。
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你的方案为我们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作为始作俑者,你理应接受我们的谢意。
D.小明的作文一直不好,他上了作文辅导班以后,一下子升堂入室了,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解析:选A。A.声情并茂:(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B.舍本逐末: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 应为“本末倒置”。C.始作俑者: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多用于贬义。D.升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犯了大词小用的毛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只是想往,而抛弃现实。
B.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
C.为保持北京的古都风貌,在北京市旧城区改造中,新的建筑应以故宫和皇城为中心向外分七个层次逐步提高。
D.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意味深长的巨著,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解析:选A。B项介词“对于”位置错放导致全句搭配不当,应将“对于”放在句首。C项“提高”搭配不当。D项成分赘余,“第一部”与“处女作”语意重复。
成分赘余
成分赘余往往表现在语意重复这个方面,即个别词语的意思与句子中某些成分的意思重复。
例1 (2015·高考浙江卷)据说当年徽州男人大多出外经商,家中皆是妇孺及孩童,为了安全,徽州的古村落老宅子大多为高墙深院、重门窄窗的建筑。
[错因分析] 语意重复,妇孺,即妇女和孩童,与后面“孩童”重复。
例2 (2014·高考江西卷)虽然有国家资源作支撑,但面临重重困难,国有企业能取得现在这样的成绩,确实可说堪称不易。
[错因分析] 此处属成分赘余,语意重复。此句中“堪称”就是“可以称作”的意思,与前面的“可说”语意重复,可删去“可说”。
例3 近日,深圳一名年仅35岁的外企女白领突然猝死于深圳地铁的台阶上的相关报道,引发了人们对职场白领健康状况的关注。
[错因分析] 此处属成分赘余,语意重复。“猝死”的意思就是突然死亡,而此句中用“突然”修饰“猝死”,造成了语意重复,可删去“突然”。
[方法归纳] 明词义,查句意
解答此类试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