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高中国中语文 第三专题 第11课 琵琶行 并序落实应用板块试题 苏教版必修4
(时间:40分钟 分值:60分)
一、基础巩固(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贾人(ɡǔ) 钿头(diàn)
云篦(bì) 悄无言(qiào)
B.敛容(liǎn) 怜悯(mǐnɡ)
教坊(fānɡ) 琵琶行(xínɡ)
C.铁骑(jì) 独倾(qǐnɡ)
红绡(shāo) 虾蟆陵(há)
D.瑟瑟(sè) 凝绝(jué)
幽咽(yè) 湓浦口(pén)
解析:A项,“悄”应读qiǎo;B项,“悯”应读mǐn,“坊”应读fánɡ;C项,“倾”应读qīnɡ,“绡”应读xiāo。
答案:D
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 委身:托身,这里指女子出嫁,托身于夫家
B.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语句
C.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自信
D.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来来往往
解析:B项,言:字;C项,信:随意;D项,去来:去了以后,来,语气助词,无义。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介词,“替”;②动词,“创作”;③代词,“这”;④动词,“是”。
答案:C
4.对诗中描写有关音乐的鉴赏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同时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使读者在想象中亲聆琵琶女的美妙音乐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B.从“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大珠小珠落玉盘”可理解为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乐音的急切,圆润清脆。
C.第二乐段从“间关莺语花底滑”至“此时无声胜有声”,“间关”句表现了乐音的宛转、流畅、动听,接着描写乐音由低沉至缓慢半终止的状态,“此时无声胜有声”提供给读者充分的思维空间,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深化了人们对诗人所描绘的琵琶乐音的玩味和品评。
D.第三乐段一开始就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音乐高潮到来的信号;“铁骑突出刀枪鸣”,乐音激越雄壮,强化了热烈而紧张的场面,是音乐的高潮所在;乐曲的终止也写得非常精彩,“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乐曲终止时的特点,撕心裂肺戛然而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均从侧面烘托,使听众都沉浸在“余音绕梁”的韵味中。
解析:D项,并非一样,前者未从侧面烘托。
答案:D
5.名句默写。(8分)
(1)移船相近邀相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
(5)冰泉冷涩弦凝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
(7)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