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测试二
(分值: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暮霭 和蔼 谒见 遏止
B.陨石 殒命 损害 功勋
C.盘桓 恒心 残垣 横亘
D.冥思 瞑目 东溟 暝色
解析 A.ǎi/ǎi/yè/è;B.yǔn/yǔn/sǔn/xūn;C.huán/hénɡ/
yuán/ɡèn。
答案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观摩 闭门羹 首屈一指 真人不露像
B.屏障 拌脚石 作壁上观 朽木不可雕
C.遨翔 穷折腾 真知灼见 物以稀为贵
D.厮杀 煞风景 川流不息 高义薄云天
解析 A.像—相;B.拌—绊;C.遨—翱。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莫斯科市大部分地区及附近25个城市发生的大面积停电事故,造成了大面积的停水、交通设施瘫痪、通信中断,给莫斯科市民的生活带来严重不便。总统普京见危授命,用战备电源保障民用电力需求。
B.到杨家溪大峡谷军事漂流绝对令人余音绕梁,这里是世界首个主题漂流项目,既惊险、刺激,又有抗战文化的内涵,在美景中感受激流,过险滩的极限运动。若不是亲自体会,很难知道漂流真正的魅力。
C.在四川大学110年办学历程中,吴玉章、张澜等校长,朱自清、朱光潜等一批著名的学者和科学家卓尔不群,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已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而沉淀在四川大学厚重的历史文化之中。
D.目前国内的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都将关注聚焦在手术前供体和手术的成功率上面,在众多接受了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中,他们的长期生存率到底有多少?真正能够拿出数据来的医疗机构几乎是雪泥鸿爪。
解析 A.“见危授命”,危亡关头勇于献出生命。B.“余音绕梁”,适用于音乐。D.“雪泥鸿爪”,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春天,在这片土地上,我用细瘦的胳膊,紧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头,磕绊着我的犁头和我成倍的体力。
B.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C.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表示,环保总局将重点研究如何利用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结果来制定相关的污染治理、环保税收、生态补偿等环境经济管理。
D.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不更美得多?
解析 A.“磕绊”与“体力”不搭配。C.“制定”缺少宾语。D.语序不当;“不更美得多”应为“不美得更多”。
答案 B
5.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踏着溪中的几块垫脚石过了溪,路旁有茅棚,住着一两家老百姓。
②右手下坡去约十来步,就是一条小溪,水却不深。
③棚子前门有一条小路,曲折向外,在松林中行,约数百米,便“豁然开朗”。
④还有很多美丽的骨牌草,有的还是很青翠,有的已经很枯黄。
⑤左手上坡去是一条较为正式的路,隔路又是一片松林,坡头长满了半人高的茅草。
A.①④②③⑤ B.③④②⑤①
C.①⑤②④③ D.③⑤④②①
答案 D
6.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史诗”的基本特征。(不超过30字)(5分)
“史诗”在它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诸多嬗变,发展到今天,已经突破原有的戒规,成为一个涵盖面极广的概念。保罗·麦钱特在《史诗论》一书中综合玛丽·卢卡锡和艾兹拉·庞德的观点认为:“超越现实主义诸方面”和“包含历史”代表着我们把经验描述成为“史诗”的两个极端。F.L.卢卡斯在钱伯斯主编的《百科全书》“史诗”条目中对“史诗的基本特征”做了有益的概括:“行动整一,情节紧凑,从中间开始的艺术,超自然力量、预言和地狱的运用;修饰性比喻
……总之,史诗具有一种崇高的特征,真实、自然、无与伦比,唯有北欧传说偶尔还可以与之一较高下。”
史诗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超越现实主义诸方面;②包含历史;③真实、自然、崇高。
7.按照要求续写句子。要求: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②“回忆”与“希望”的内容形成对比;③语意连贯。(4分)
回忆和希望的关系,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