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六国年表
表,作为《史记》的体例之一,是以表格形式记事的一种体裁,是司马迁的独创。 《六国年表》谱列了自周元王元年(前476)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共269年间东周和战国七雄的世系,并在表格前加了序文。故课文实际由序文和表格两部分组成。序文简要叙述了秦王朝由建立到逐步形成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全过程。
学****此文在目标上应关注三方面: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翻译主要句子,了解秦王朝的兴衰过程。
2.理解司马迁的“尊秦”思想及其体现的历史观。
3.认识“表”在《史记》体例中的作用。
在策略上,应以序言为学****重点,将先前学过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河渠书》及课外贾谊《过秦论》与本文联系起来,融会贯通,综合思考。
一、人物名片
1.秦襄公(?~前766),西周末秦国君主。公元前777~前766年在位。嬴姓。庄公长子世父之弟。其祖父秦仲于前822年为西戎所杀,世父率兵攻打西戎,以其弟为太子。时秦国力弱,狄戎为近患。即位初,他将其妹缪嬴嫁与戎人丰王为妻,以分化戎人。前776年,襄公迁都汧邑,向东进逼。时周幽王宠褒姒,废太子申,立褒姒子为太子,又屡次欺骗诸侯,大失人心,于前771年为西戎、犬戎所攻杀。襄公率兵救周有功,复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次年,他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命其将此处戎人赶走。自此,秦国开始成为西周的诸侯国。后来襄公出师伐西戎,至岐山而卒。
2.秦文公,秦襄公之子,前762年秦文公从西垂宫率700人“东猎”,经甘肃的天水、麦积山、吴砦至甘、陕交壤的陕西凤阁岭、晁峪、甘峪、硖石,次年进驻“汧渭之会”(今陕西宝鸡、眉县附近),建立新都,前753年初设史官记事,前750年收编岐山的周朝遗民,领地扩展到岐山。文公四十八年,原本立为秦公爵位继承人的秦文公长子去世(赐谥号为竫公,史称秦静公),不得已改立长孙(秦静公长子)为秦公爵位继承人。前716年,秦文公卒。
3.田常,即“陈成子”。春秋时齐国丞相。名恒,或作常。采用大斗借出小斗收进之法争取民众。公元前481年杀齐简公,立平公,任相国,扩大封地,尽诛公族中强者,从此田氏专国政。
二、背景资料
秦统一天下后,采取“焚书坑儒”的残酷政策,钳制人民的思想。大量的史书被无情的销毁,历史在这里几乎成为空白,仅存的《秦记》又不够清楚完备,六国的历史不为人所知,六国可以为后人借鉴的一些经验教训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当时,一些学者不能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历史。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司马迁怀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以挽救历史、还历史以完整面目为己任,挺身而出,不辞辛苦,广泛地搜集资料,去芜存精,将六国史料整理成《六国年表》,上承《春秋》,端正当时人们的一些错误认识,以启后人。
三、文体知识
表
历来人们称《史记》是纪传体史书,强调本纪和列传的重要性。其实,作为全书的组成部分,表、书、世家都有纪、传不能替代的独立的价值,严格地说,《史记》应是纪传志书体,是一种综合体史书。
表,是司马迁谱列帝王、诸侯、贵族、将相大臣的世系、爵位和简要政绩的表格,以年代远近、史事繁简而分为世表、年表、月表。《六国年表》谱列了自周元王元年(前476)至秦二世三年(前207)共269年间周朝和战国七雄的世系。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
(1)今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