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导学案+同步检测:第11课 屈原列传(2份打包).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苏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1页14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第11课 屈原列传
本文记述的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事迹。它的最大特色是司马迁将自己介入历史人物和事件之中,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来表明自己的见解,是《史记》中少有的人物评传,也可看做是司马迁的另一篇自传。学****本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屈原一生遭遇的五个关键词“任—疏—绌—迁—沉”,把握其命运沉浮及其原因,认识屈原的崇高人格和悲剧性。
2.抓住议论性文字,尤其是第三段文字,体会司马迁对屈原的推崇,进而了解司马迁既含着热泪为屈原立传,又抒情寄愤以浇胸中块垒的笔法。
3.抓住文中“伐”“见”等实词和被动句,继续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一、人物名片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后遭谗去职,迭遭放逐。至首都郢为秦兵攻破,遂投汨罗江而死。著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背景资料
屈原,正好生活于七雄并峙、社会亟趋统一的战国时代。当时的七国中,秦、楚、齐三国力量最强,形成三足鼎立,其中秦、楚尤为强盛,合纵、连横的斗争十分激烈。苏秦说:“从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战国策·楚策》)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楚国面临的危机,对内主张改革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以楚为中心统一中国。由于怀王、顷襄王宠幸奸佞之臣(如令尹子兰、南后郑袖等人),对秦执行投降政策。屈原受到排斥打击,两次被放逐到江南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觉得无力挽救楚国危亡的局面,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极度悲愤绝望,就在这一年5月5日,自沉于湘水附近的汨罗江。从此这一天就被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名曰“端午节”。
三、文化常识
《楚辞》
在战国后期,中国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那就是以屈原的《离骚》等为代表的著名的诗歌篇章,这类诗歌被后人称为“楚辞”。“楚辞”的出现,标志着继《诗经》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又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和《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诗歌史的源头。
“楚辞”有三种含义:①指公元前四世纪,产生在我国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体,又称“骚体
”。它的奠基者和代表作家是楚国诗人屈原,代表作是《离骚》。②指战国时期的楚人和汉代人模仿楚辞诗体创作的一批作品。③指书名。西汉的刘向把战国时期楚国人屈原、宋玉的作品及汉代人模仿这一诗体创作的作品整理成的一部诗歌总集。
上古时代的姓和氏
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人出生了就有,用来“别婚姻”。由于人口繁衍,一个氏族分为若干分支,它们的称号就是氏,用来“明贵贱”。本文中“楚之同姓”的注释中的“屈、景、昭”都是氏,有关资料表明,楚王的祖先姓“芈”(Mǐ),氏是 “熊”,屈原的祖先熊瑕封在“屈”,就以封邑“屈”为氏了,屈原担任的“三闾大夫”就是管理“屈、景、昭”这三个氏的官职。除了以封邑为氏外,氏的来源还有官职(如司马、尹、史)、职业(如巫、卜、陶)、居住地(如西门、东郭、百里)、景物(如柳、云、杨)、动物(如马、牛、熊)、国号(如鲁、赵、秦)、祖先的谥号(如文、武、景)、祖先的爵位(如王、侯、公孙)、祖先的字(如孟孙、叔孙、季孙),祖先的号(如轩辕氏、高阳氏)等。
1.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及其本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同罹
(2)然泥而不滓者也
泥同涅
(3)屈平既绌
绌同黜
(4)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濯同浊
(5)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①详同佯     ②质同贽
(6)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被同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记;治理
(2)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疲困
(3)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礼物
(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诋毁,说坏话
(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效法
3.解释下列多义词。
(1)伐
(2)疾
(3)害
(4)间
(5)属
(6)见
(7)明
(8)令
4.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
(1)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古义:骗人的假话,名词 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2)颜色①憔悴,形容②枯槁
①古义:脸色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②古义:形体和相貌
今义:对事物的形象或性质加以描述
(3)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古义:清平的国家 今义:治理国家
(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被动句
(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被动句
(3)兵挫地削:被动句
(4)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被动句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