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人教《成才之路》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1(单元素质升级检测+综合测试)(打包5份).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6页70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必修①综合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溯源
所谓“中秋”,原为季节描述,八月十五日处于仲秋之中,故称中秋。今人文章中,多喜追溯至《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之始。然而《月令》篇本意,是为说明各月天时、祭祀对象、物候特征以及对应的行为举措,其中绝无节庆记载。
而在今日很多辞书中,将中秋节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对查《宋史·太宗纪》两卷均无此事。此事记载实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以正史体例,倘若其间果有朝廷敕令将某日定为全国性的节庆,绝不可能无一字记载。
但是在唐代的诗文著作中,已然出现八月十五赏月的叙述。如著名的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不过在笔者看来,此诗恰恰说明当时中秋虽有赏月****俗,然而并无“中秋节”,因为一则此诗题中并未指明此日为中秋节,再则杜甫还有《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二诗。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文献记载中,很难找到一个将八月十五对应为“中秋节”的明确日期,但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俗。在唐代,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并非“法定节假日”,而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逐渐扩大其影响,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今天的中秋节,月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赏月,吃月饼,甚至还要以圆月的口彩讲团圆一事,都是****见礼俗。但是细读文献,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那么中秋和月亮的关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前文引《礼记·月令》中,并无只言片语提及月亮与秋天的关联,而秋日百姓所进行的活动,也无与月相关者。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韦昭注曰:“礼,天子搢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拜日於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国语》一书,虽作者存在争议,但学界一致认为其取材自春秋各国所保存史料,注《国语》的韦昭,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沿及明清,屡经变化,形成了皇家祭祀典仪。
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能领略其事的慎重与盛大。凡祭祀之日,不但皇帝亲临,且需提前数日奉行斋戒、预备等一系列繁复活动。古时天子一举一动,皆为国人瞩目。皇家行为,一定会对民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虽然民间****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而皇室以国家之力举办祭典,也给相对散乱无序的民间信仰****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综合所有因素,中秋节与月亮就建立了联系。
(选自2014年9月4日《 光明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各项中对“中秋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今人多喜欢把《礼记·月令》篇中的“仲秋”两字作为“中秋节”的起源。然而《月令》篇中绝无节庆记载。
B.“中秋节”被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应该是唐朝太宗时期所定,因为该事件的描述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
C.“中秋节”被定做八月十五在文献中很难找到依据,但文献中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俗。
D.“中秋节”在唐代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至明清时期,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答案】 B(选项B对应的原文“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可知也不是“唐朝太宗时期所定”,选项曲解文意。)
2.根据原文,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中秋节和月亮建立关系”的原因的一项是(  )
A.在唐代,八月十五还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后来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影响逐渐扩大,最后成为重要节日。
B.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却给相对散乱无序的民间信仰****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
C.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产生了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或艺术形式。
D.虽然民间****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这也是中秋节和月亮建立关系的原因之一。
【答案】 A(题干问的是“中秋节和月亮”建立关系的原因,而选项A是八月十五成为中秋节的原因,答非所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