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人教《求谏》同步训练含答案.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15页156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课时训练·达标巩固区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 遇:遇见,遇到
B.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 属:写
C.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冀:希望
D.因举觞赐玄龄等数人勖之 勖:勉励
【解析】选A。遇:对待。
2.下列句子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解析】选A。均为动词,做。B项,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它,代意见。C项,①代词,代君主;②代词,情况。D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凭,靠。2·1·c·n·j·y
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
A.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B.食已口爽,返为其患
C.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
D.如明镜鉴形,美恶必见
【解析】选D。A项,古义:举止/今义:举动,措施;B项,古义:败坏了口味/今义:清爽可口;C项,古义:脸色/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21·世纪·教育·网】
4.下列句子中与“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
A.又比见人来奏事者
B.言而不用,则相继以死
C.朕亦不以为忤
D.恐惧乎其所不闻
【解析】选B。例句和B项为被动句。A、D项,定语后置句;C项,否定句。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
译文:   21世纪教育网
(2)自知者明,信为难矣。如属文之士,伎巧之徒,皆自谓己长,他人不及。
译文
:   21·cn·jy·com
答案:(1)君主假如自以为是,臣下又不去纠正,要想国家不倾危败亡,能办得到吗?
(2)能正确对待自己的人是明智的,但要做到实在困难。这像会写文章的人,有技艺的工匠,都自夸有本领,别人比不上。www.21-cn-jy.com
二、拓展阅读
(2015·昆明高二检测)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可为笑。帝王亦然,恣情放逸,劳役无度,信任群小,疏远忠正,有一于此,岂不灭亡?隋炀帝奢侈自贤,身死匹夫之手,亦为可笑。”21*cnjy*com
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
贞观六年,右卫将军陈万福自九成宫赴京,违法取驿家麸数石。太宗赐其麸,令自负出以耻之。
贞观十年,治书侍御史权万纪上言:“宣、饶二州诸山大有银坑,采之极是利益,每岁可得钱数百万贯。”太宗曰:“朕贵为天子,是事无所少之。惟须纳嘉言,进善事,有益于百姓者。且国家剩得数百万贯钱,何如得一有才行人?不见卿推贤进善之事,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惟道税鬻银坑以为利益。昔尧、舜抵璧于山林,投珠于渊谷,由是崇名美号,见称千载。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为近代庸暗之主。卿遂欲将我比桓、灵耶?”是日敕放令万纪还第。
(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  径:直接
B.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 畏:敬服、敬畏
C.又不能按举不法,震肃权豪 举:推举
D.后汉桓、灵二帝好利贱义 贱:以……为贱
【解析】选C。检举、揭发。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解析】选A。A.均为结构助词,的。B.他的,作定语;他,作宾语。C.介词,可翻译为
“在”;对。D.用;来。2-1-c-n-j-y
8.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C.若徇私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