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 攻
一、夯基训练
1.对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攘:偷盗
B.众闻则非之 非:错误
C.故书其言以遗后世 遗:留传
D.以亏人自利也 亏:损害
答案:B
解析:B项,非;责怪、反对。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至攘人犬豕鸡豚者
B.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C.则必以此人为不知黑白之辩矣
D.扡其衣裘、取戈剑者
答案:A
解析:B项,兹,通“滋”,更加;C项,辩,通“辨”,分别;D项,“扡”同“拖”,强夺或费力取得。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C.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
D.则弗知非,从而誉之
答案:C
解析:C项,古今义相同。A项,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表程度的副词。B项,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细致地说明。D项,古义:“从”即“跟从”意,“而”为表顺承的连词,因此而,因此就。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4.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人园圃,(一人)窃其桃李。
B.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君子)则弗知非。
C.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D.(越王)教驯其臣,(士)私令人焚舟失火。
答案:D
解析:D项应为“(越王)教驯其臣,(越王)私令人焚舟失火”。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墨子·非攻上》)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 甚:超过
B.是何故也 故:事情
C.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益:更加
D.至杀不辜人也 辜:罪
答案:B
解析:B项,“故”意思是“原因,缘故”。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上为政者得则罚之 ②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 ③是何故也 ④至杀不辜人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答案:C
解析:①则:连词,就。②则:连词,表转折。③也: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④也:句末语气助词,表陈述语气。
7.下面对文段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入人园圃,窃人桃李,是不义行为,遭人指责,受到处罚,是应该的。
B.文章把“亏人自利”视为不义行为,把矛盾直指非正义战争,这一主旨是采用开篇点题的方法揭示的。
C.窃人桃李、鸡鸣狗盗、取人牛马、***越货这四种行为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