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同步练习:6 自主赏析项脊轩志.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8页2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
新提升·跟踪训练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农历每月十五
B.妪,先大母婢也 先大母:去世的祖母
C.吾妻归宁 归宁:回来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束发:十五岁,男孩成年
【解析】 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 两个“凡”都是“共”。A项,介词,凭/介词,用。B项,已而,然后/已经。C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动作涉及的地点,到。
【答案】 D
3.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雨泽下注 ②东犬西吠 ③乳二世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执此以朝 ⑥使不上漏
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②⑥/③④⑤
【解析】 ①②④⑥是名词作状语/③⑤为名词作动词。
【答案】 B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B.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C.今已亭亭如盖矣
D.余久卧病无聊
【解析】 往往:古义,到处;今义,副词,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答案】 A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由“篱”到“墙”,变化的不仅是隔离的材料,更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
B.选文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直接描写了她们的语言,都属于正面描写的方法,如:“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C.作者在文中采用了白描和细节描写的手法写了与母亲、祖母相关的日常琐事,用语清新淡雅,却自成一格。
D.选文表现了作者内心的三种伤痛:家道中落的重负,幼年丧母、中年丧妻的哀伤,科举之途的忧虑,且哀痛之情逐渐加深。
【解析】 选文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虽都描写了她们的语言,但对母亲的回忆是通过老妪之口,属侧面描写,对祖母的回忆才是正面描写。
【答案】 B
6.名句默写。
(1)前辟四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影反照,________________。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垣墙周庭 以当南日 室始洞然
(2)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珊珊可爱
7.翻译下列句子。
(1)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