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10 短新闻两篇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凝重(níng) 掩映(yǎn) 陈迹(jì) 紫荆(jìng)
B.瞩目(zhǔ) 冉冉(rǎn) 婆娑(suō) 碧绿(bì)
C.撰写(zhuàn) 废墟(xū) 雏菊(chú) 祷告(dǎo)
D.揣摩(chuǎi) 瞬间(shùn) 噩梦(è) 融合(ró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绿荫 荫庇 绿树成荫 绿草如茵
B.嘻闹 窒息 世人瞩目 步履维艰
C.管治 焚烧 交结仪式 蒙蒙细雨
D.纳粹 致敬 心智健全 表情穆然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 许多参观者目瞪口呆地盯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因为他们觉得这一切都不可思议。
B. 看到一排排堆放着被窒息而死的人的尸体的砖房时,人们不禁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C. 凡是读过《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人都觉得奥斯维辛集中营是个炙手可热的地方。
D. 尽管记忆可以消失,但历史是不会被抹杀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的遗迹就为我们真实地记录了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杀。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来经济政策的微调引发了舆论对放松楼市调控的猜测,中央及相关部委虽然一再强调“限购政策绝不动摇”,但坊间关于调控放松的消息仍铺天盖地。
B. 北接陆上丝绸之路、南连海上丝绸之路,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及浙东运河组成的“中国大运河”已申遗成功。
C.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要求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以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
D.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有烟瘾的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________波兰人说,共有400万人死在那里。
①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②一些幸存者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③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
④奥斯维辛集中营司令官罗道夫·弗兰斯·费尔南德·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
A. ③②①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④① D. ③①②④
二、课文精读
阅读《别了,“不列颠尼亚”》这篇文章,完成题目。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记者在文章中对香港游离祖国的岁月和英国统治终结的时刻的表述采用了反复的方法,借此传达着一种信念——虽经百年沧桑,但赢得最后胜利的还是中国。
B.最后一句,“大英帝国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了殖民统治;“又从海上去”,明着是写查尔斯王子和末任港督彭定康离开香港,暗写英国的殖民统治结束。
C.本文结构安排繁简得当。全文有11个自然段,其中背景段、过渡段各1个,其余9个自然段勾勒出新闻现场的一个个画面。
D.历史事件的回顾、港督府的修建、统治香港的天数、米字旗第一次在香港升起等等,显现出本文历史跨度大、容量大的特点,使读者在丰富的历史知识中体味到深厚的历史内涵。
E.新闻讲求客观、公正。本文在记叙香港回归祖国这一重大事件时,用平实的不含褒贬的语言进行报道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7.文章题目采用倒装句有何含义?
8.文章第六段,查尔斯王子宣读英国女王赠言时说:“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而第八段却说:“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从“管治”到“统治”, 分别体现了怎样的情感?
9.本文以什么为线索?是通过对哪几个特定场景的描述来真实地再现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的?请逐一简略列举。
三、同步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奥斯维辛的雪
肖复兴
①在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的电视实况转播里,看到奥斯维辛正飘飞着鹅毛大雪,仿佛老天也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