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 材 点 说
从马夫到剧作家
莎士比亚年轻时从家乡来到伦敦,由于他自幼喜爱戏剧,于是便到戏院里去找事干。人们告诉他,需要一个给观众看马的马夫。莎士比亚高兴地接受了这个差事,而且干得很好。来看戏的人非常满意,都愿意把马交给他管,莎士比亚忙不过来,只得找了一批少年来帮忙,他们被人们叫做“莎士比亚的孩子们”。
不久,有些演员发现莎士比亚头脑灵活,口齿伶俐,便介绍他当了一名龙套,有时还帮着提提词。后来,又把改编剧本的事交给了他。从此,莎士比亚一步步地成为伟大的剧作家。
点说 没有哪一位大师,生下来就是大师;没有哪一位伟人,生下来就是伟人。他们都是生在平凡中,长在平凡里,是甘于从平凡做起,才成就了他们的伟大。很相信《士兵突击》中的一句话“每天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不知不觉就成了参天大树”。这是许三多的写照,也是所有伟人的写照。我们不一定做伟人,但一定要做好身边的事,以更好的做足自己。
评 说 天 下
莎士比亚的故乡
2014年7月14日《新民晚报》
桑胜月
莎士比亚的故乡,那名字真叫长:艾芬河上的斯特拉斯福,人们通常简称它“斯特拉斯福”。很难界定它是镇还是城。说它是城,它仅有三四条大马路,说它是镇,又太嫌奢华。我称它为城镇。步入斯特拉斯福的街道,感到了它的与众不同。两边的店铺鳞次栉比,房屋外墙面洁净到炫目。有的用褐色木条将雪白的粉墙分隔成各种几何图形,最显眼的是莎士比亚读过书的小学和哈佛大学创始人的故居。在一条僻静小街上,竖着的小丑雕像也夺人眼球,那摇摇晃晃的姿态,永不知疲倦地娱乐着路人。清清亮亮的艾芬河边停靠着长长的描金绘银的宅船,是别处不见的风景。莎士比亚就生于斯长于此。
他的故居坐落在城镇的中心,是一座大大的当地的老式木结构房屋,上下两层,有好几个房间,连同一个大大的花园。
四百多年来,莎士比亚故居保存得尚完好,尽管木楼梯磨得有了凹槽,木地板踩上去吱吱作响。但已属不易,无疑是数代人几次整修的结果。其中有几间我最感兴趣。一间是他父母的卧室。他们兄弟六人都先后生于此室。大床边上是婴儿摇篮,是他们来到人间最早的栖息地。孩子多了,就在床的另一边下方,拖出一张网状落地小床,供稍大的孩子睡。再大的,就要睡到别处去了。
莎士比亚18岁时娶了26岁的姑娘为妻,这桩令人嘲笑的婚姻倒也和和美美地维持了一生。隔壁一间是客房,有一张家中最好的顶幔式大床,不知何故,他临死也没舍得留给老婆。留给老婆的是次一号的,他们同睡的那张床。在另一间里陈列着许多熟羊皮和羊皮手套等羊皮制品。方知他的父亲是一个羊皮制品的作坊主,辛劳工作以养活众多的儿女。作坊就在故居底楼。莎士比亚排行老三,头一两个孩子都夭折。莎士比亚,这位作坊主的长子,原是老作坊主看中的继承人,但儿子对这个行当毫无意趣。反倒在弥漫着臭烘烘的熟羊皮味儿的作坊里爱上了戏剧创作。故居里有一间狭小的莎士比亚的创作室。透过窗,可见
“莎翁”身着17世纪服装,端坐小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