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李商隐诗两首
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搪塞/塞车 拾遗/拾阶而上 箪食壶浆/归心似箭
B.疮疤/创伤 恫吓/荷枪实弹 蒙头转向/蒙头盖脸
C.弦乐/船舷 滂沱/庞然大物 含英咀华/踽踽独行
D.熨帖/意蕴 栖居/栖栖遑遑 椎心泣血/脊椎动物
答案:D
解析:A项,分别读sè/sāi,shí/shè,sì;B项,分别读chuāng,hè,mēng/méng;C项,分别读xián,pāng/páng,jǔ;D项,分别读yù/yùn, qī/xī,chuí/zhuī。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A项,“端”,①名词,缘故;②名词,尽头,边际。B项,“及”都是动词,比得上。C项,“休”,①动词,完结;②副词,不要。D项,“可”,①副词,难道,哪能;②副词,大约。
3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请根据律诗的特点,选出恰当的一项( )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 ① 。
月榭故香因雨发, ② 。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 ②别树羁雌昨夜惊
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 ②风帘残烛隔霜清
答案:A
解析:从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严格对仗角度考虑。只有A项最为恰当。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锦瑟》是一首七律。
D.《马嵬》(其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取材于同一故事,是一首讽刺诗,锋芒指向了昏庸的唐玄宗。
答案:A
解析:A项,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8题。
谒 山①
[唐]李商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
欲就麻姑②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注:①谒山:指拜谒名山之意。②麻姑: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仙,她自称曾在短时间内三见沧海变为桑田。此诗是诗人登高山望见水去云回日落的景象有感而作。
5这首诗的前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答案:由系日无绳之慨,到水去云回之恨,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比慨叹。
解析:这首诗和李商隐的其他诗一样,情感把握难度是比较大的,可以抓住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关键字词,如“乏”“恨”等,加以联想推知。
6请联系诗歌的最后两句,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6分)
答案:主要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以麻姑为典故,想象通过买下沧海来留住时间;由沧海到一杯春露,将沧海变桑田化为一瞬,这是对宇宙事物变化迅疾的极度夸张,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极度夸张,充分体现出诗人的艺术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力,使全诗充满新奇浪漫气息。
解析:这首诗与《锦瑟》相似,从手法上来看,本诗除了用典,还很好地运用了夸张、想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