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他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要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孔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
庄子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位文化巨人。他曾经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事实。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个人都注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来面对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相对于自己的无知而言,每一个人的知识都不过是沧海一粟。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孔子告诫我们,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从孔子的告诫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无知。
1.重点掌握文言实词“信”“舍”以及词类活用现象。
2.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人生的格言,领会孔子的生存智慧,懂得如何立身处世。
1.字音字形
①莒父(Jǔ fǔ) ②(ní) ③ (yuè)
2.通假举要
①由,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②知之为知之……是知也:“知”通“智”,聪明、明智
③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亏损
④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不要
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衰落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更也,人皆仰之:“更”,改变,改正;“仰”,抬头而望
②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备,要求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以,能够
(2)一词多义
①信
②过
③舍
(3)词类活用
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则远怨矣: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动用法,使……充足
③小人之过也必文:名词活用为动词,掩饰
(4)古今异义
①是知也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
②足食,足兵
古义:兵器,武器装备。
今义:军人,军队。
4.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知也。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宾语前置句
①其何以行之哉?
②于斯三者何先?
(3)介宾短语后置句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5.成语积累
(1)欲速则不达: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2)逝者如斯: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3)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6.名言名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3)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选文主旨
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2.句段赏析
(1)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