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一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同步精练:2.3 民为贵(2份打包).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7页108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三、民为贵
“民为贵”语出《孟子·尽心下》,意思是说,老百姓是最尊贵的。这句话极其简洁明了地言明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本课所录5则选文,孟子分别从不同方面,运用不同的方法具体而充分地阐明了这一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话今天听来简单,但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说这话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多么深远的洞察力啊!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超前意识”。齐宣王就“汤放桀,武王伐纣”的事问孟子“臣弑其君,可乎”,孟子掷地有声地回答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在当时能这样一针见血地指出独夫民贼应该杀,是需要有极大的胆识的。孟子坚决反对愚忠,反对盲从。他认为,为臣的态度是由为君的态度决定的。君主并非任何时候都对,也并非都应无条件服从。他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对于暴君,他是深恶痛绝的。
1.积累常见的文言知识,重点是词类活用。
2.把握孟子的民本思想,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3.学****孟子的论辩机智和说理技巧。
1.字音字形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2.通假举要
①为丛驱爵者,鹯也:“爵”通“雀”,鸟雀
②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畜”通“蓄”,积聚
③舜相尧二十有八载:“有”通“又”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汤放桀:放逐,流放
②贼仁者谓之贼:残害
③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主持
④践天子位焉:登上,引申为“承袭”
(2)一词多义
①危
②相
(3)词类活用
①诸侯危社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危害
②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安于
③虽欲无王,不可得已:名词活用为动词,成就王业
(4)古今异义
①得乎诸侯为大夫
古义: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今义:对医生的称呼。
②牺牲既成
古义:祭祀用的牲畜。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③以陷于死亡
古义:被诛杀或逃亡。
今义:死去。
④夫然后之中国
古义:古人称中原地区为中国,此指国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⑤贼仁者谓之贼
古义:残害。
今义:小偷。
4.重要虚词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②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③故为渊驱鱼者,獭也。
④为丛驱爵者,鹯也。
⑤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⑥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
(2)介宾短语后置句
①祭祀以时。
②天子能荐人于天。
③诸侯能荐人于天子。
④大夫能荐人于诸侯。
⑤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3)定语后置句
天下诸侯朝觐者。
6.名言名句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
(3)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选文主旨
本课所录5则选文均是围绕“民为贵”的思想来展开论述的。在这5则选文中,孟子不仅极力宣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民本思想,而且还指明了得民心的根本途径,就是施行仁政,用“仁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