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人和
“人和”一词摘自《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高度重视“人和”,他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人和”最重要的结论;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阐述了达到人和的根本方法,就是“得道”,即施行仁政。
孟子是我国古代最看重“人和”的思想家之一。在本课第一则,他从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中得出人和最重要的结论。全篇紧紧围绕“人和”这一话题层层深入地进行论证,有力地强调了人和的重要性,强调有了人和就可以克服其他方面的困难。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虚词、实词及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孟子“人和”思想的内涵并体会这种思想对构筑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
1.字音字形
①何难焉(nàn) ②孝悌(tì) ③惛(hūn)
④横逆(hènɡ) ⑤商贾(ɡǔ) ⑥放辟(pì)
⑦庠序(xiánɡ) ⑧衣帛(yì) ⑨鸡豚(tún)
⑩狗彘(zhì)
2.通假举要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②其横逆由是也:“由”同“犹”,尚且、还
③若夫君子所患则亡矣:“亡”同“无”,没有
④刑于寡妻:“刑”通“型”,楷模
⑤则盍反其本矣:“反”通“返”,返回
⑥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花白
⑦无失其时:“无”通“毋”,不要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委而去之:丢弃,抛弃
②则君子必自反也:反省
③则与禽兽奚择哉:区别
④于禽兽又何难焉:诘责,计较
⑤爱人不亲,反其仁:亲近,亲附
⑥礼人不答,反其敬:回应
⑦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惩罚
⑧是故明君制民之产:规定
⑨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充裕,足够
(2)一词多义
①轻
②至
③刑
(3)词类活用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活用为动词,限制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坚固
③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名词活用为动词,威行
④礼人不答:名词活用为动词,以礼相待
⑤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前“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老,敬重;后“老”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老人
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前“幼”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幼,爱护;后“幼”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孩子
⑦刑于寡妻:通“型”,楷模,此处作动词,做榜样
(4)古今异义
①池非不深也
古义:护城河。
今义:水池。
②委而去之
古义:离开。
今义:到、往。
③其横逆由是也
古义:这样。
今义:表肯定判断。
④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
古义:痛恨。
今义:疾病。
⑤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能够凭借。
今义:能够。
⑥仰不足以事父母
古义:侍奉。
今义:事情。
⑦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⑧君子以仁存心
古义:居心,用心。
今义:怀着某种念头;有意,故意。
⑨爱人者,人常爱之
古义:关爱别人。
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⑩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古义:两个词,比这。
今义:连词,表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⑪然后a从而b刑之
a.古义:这样之后。
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