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攻
墨子认为各国家间、各诸侯国内部贵族间的攻伐兼并战争,荒废生产、耗损财物、夺民之用,是不义的,因此,他主张“非攻”。“非攻”是墨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攻》的条理极为清楚,从窃人桃李不义,说到窃人犬豕鸡豚不义,再说到窃人牛马不义,再说到杀死清白无罪的人并抢劫其财物不义,最后说到最大的不义是攻国。之后,反复说明世人指责小的不义,却赞誉大的不义,可谓混乱荒谬到了极点。文章逻辑严密,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能翻译课文。
2.理解墨子的“非攻”思想及其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3.学****体会墨子层层进逼说理和类比说理的方法。
1.字音字形
①园圃(pǔ) ②攘(rǎnɡ) ③豕(shǐ)
④鸡豚(tún) ⑤栏厩(jiù) ⑥扡(tuō)
⑦衣裘(qiú) ⑧兹甚(zī) ⑨不辜(ɡū)
2.通假举要
①其不仁兹甚:“兹”通“滋”,更加
②扡其衣裘、取戈剑者:“扡”同“拖”,强夺或费力取得
③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辩”通“辨”,分别
3.实词类举
(1)常见实词
①众闻则非之:责怪,反对
②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捕获、抓住
③以亏人自利也:损害
④罪益厚:大、重
⑤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夺取
⑥情不知其不义也:确实、的确
⑦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留传
(2)一词多义
①国
②故
③遗
(3)词类活用
①从而誉之:名词活用为动词,赞美
②故书其言以遗后世:名词活用为动词,写下
③众闻则非之: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责怪,反对
④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亏
(4)古今异义
①罪益厚
古义:大、重。
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
②从而誉之
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4.常见虚词
①以
②则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
(2)宾语前置句
以亏人自利也。
6.名言名句
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1.选文主旨
本课选文墨子采用层层进逼说理及类比说理的方法,反复证明了自己“天下之君子”不知道义与不义的分别的观点。从而得出了“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的结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天下的君子们在如何看待攻打别人的国家这种事情上,显示了价值判断上的混乱,他们根本不懂得义与不义的区别。墨子在谴责“天下之君子”的同时,言明了战争是最大的不义的观点,表达了自己“非攻”的思想主张。
2.句段赏析
(1)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赏析 如果损害别人更高,那么他的不仁就更严重,罪过就更大。墨子从损害别人的程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为下文讲攻打别的国家损害别人更多是最不仁义、罪过更大提供了依据。
(2)今有人于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
赏析 用类比的方式,进一步论证天下君子分辨不清义和不义的观点,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