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中语文《故都的秋》同步练习7 人教新课标2.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7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故都的秋
一.给下列词语中红色的字注音
   1.混沌(    )2.潭柘寺(    )  3.驯鸽(    )
   4.落蕊(    )5.平仄 (    )  6.椭圆(    )
   7.颓废(    )8.普陀山(    )  9.一椽破屋(    )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1-4题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1.第一段主要写作者怎样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国之秋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宕开一笔,先写江南之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混混沌沌”、“半开半醉”在文中指怎样的状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两段话,回答1-3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1.这两段写槐树的落蕊和秋蝉的残声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画线句子描写了怎样的景色?突出了故都之秋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主要采用什么手法来写?写秋蝉就“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的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片断,回答1-2题
  各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 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