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 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 12月大联考 语 文
2020.12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 150分 ,考试时间 150分钟。
2.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 ,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 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 回答非选择题时 ,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本卷命题范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二、三、六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5题。
材料一 :
知识付费目前主要指知识的接收者为所阅览的知识付出资金的现象 ,即知识拥有者将知识进行 筛选和系统整理之后 ,通过平台向受众传播 ,而知识接收者则通过支付资金获得知识。作为适应文化 市场需要而出现的文化现象 ,知识付费更符合移动生产和消费的模式 ,是媒介技术的发展、用户的知 识焦虑、资本对新领域的寻找等"多方合力,的结果。知识付费在当前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中营造了全 民学****的氛围,一个知识共同体正在形成。知识传授可转化为市场行为并按市场逻辑进行交易 ,很显 然 ,这种功利色彩的运作有悖于传统知识生产、传播、接受的逻辑。就碎片化的知识传授、分享模式来 说 ,也很难与传统模式相媲美。从本质上说 ,知识付费就是消费社会中资本操弄的一种商业现象。它 成功地吸引了传统出版机构、新媒体、各大网络平台纷纷涌入这片红海 ,激烈厮杀。
(摘编 自 陈龙《作为文化奇观的知识付费》)
材料二:
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 ,超过五成的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 。一些人在报刊上撰 文疾呼 ,"不管你是否接受 ,知识付费时代已经到来,。
实际上 ,知识付费时代的到来是一 个伪命题 。将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视为一种新的现 象 ,显然是经不起考量的 。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出费用 ,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 。《论语 ● 述 而》曾这样记载:"子曰 :·自行束价以上 ,吾未尝无诲焉。,如果有人主动送给孔子十条干肉的 , 他就愿意将他收做学生 。这里的干肉就可以视为弟子为获得知识而向孔子支付的费用 。 至于 在现实生活中 ,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 ,参加培训、课程、讲座 ,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 等等 ,无不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 。 因此 ,付费下载论文、付费参加线下和线上培训 ,只不过是现 实生活中的知识消费的网络延续而已 。忽视了这一基本事实 ,将现实生活中长期存在的知识付 费实践当作新媒体兴起之后的新事物 ,显然有悖于历史真相与现实经验。
在新媒体崭露头角的时代 ,它们为了在眼球经济时代分一杯羹 ,往往不惜为了获得关注而 制造噱头、迎合受众 ,甚至不惜为了吸引注意力而制造新闻 。新媒体新闻的报道者、信息的提供
【高一 12月大联考 语文卷 第 1页(共 8页)】 120A
者如只为付费受众提供正确的资讯 ,显然是违背新闻专业主义① 这一媒体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 业规范 ,是对新闻媒体所承担的报道与传播信息责任的背弃 。一旦这样 ,那么媒体的职业伦理 与公众的知情权将轰然崩塌 。在对于知识付费现象的讨论中 ,最为卖力、最有热情的是新媒体 这一群体 ,它们对于话题的炒作与持续推动有着更为内在的利益诉求。
新媒体技术背后的媒介公司有着自身的经济和社会利益 ,它们善于利用自身的辐射力影响 民众的感知与思考方式 ,并通过发现或打造各类现象、话题引导公众接受媒介代表的观念 。在 新媒体蓬勃发展的今天 ,媒介的裹挟力与诱导力也逐渐引起有识之士的警惕 。媒介通过制造 "社会需要什么,"公众在想什么,的幻觉 ,引导公众在这一假设的背景下步入其设置后的营销景 观 。一旦人们缺乏辨析地一味相信媒介 ,让其充当我们的大脑 ,实质上公众就将自己的思考、理 性与政治、经济权利无偿交付给媒介 ,而这一点正是值得社会深刻警惕与反思的。
【注】新闻专业主义是 一种独立于任何权威之外的新闻从业理念 。 它要求记者以客观、真实、准 确的态度去报道事实 ,挖掘事情的真相 ,把事实的原生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摘编 自《"知识付费,命题背后的营销焦虑》)
材料三:
获得知识 ,从不付费到付费是一个历史性进步 。但从知识付费到知识产品免费 ,又代表着 更高阶段发展的必然 。 中国的特殊性在于 ,这两个历史阶段在时间上叠合在一起 ,造成了收费 与不收费的两难。
首先 ,知识付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知识收费兴起 ,反映了人们收入结构 改变的现实 。这个过程刚刚开始 ,从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