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韩若君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所有答案一律答在答题纸上。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百舸(ɡě) 寂寥(liǎo) 彳亍(chù) 火钵(bō)
B.颓圮 (sì) 青荇(xìnɡ) 长篙(ɡāo) 凌侮(wǔ)
C.漫溯 (sù) 强劲(jìnɡ) 忸怩(ní) 给予(jǐ)
D.青苔(tāi) 团箕(jī) 逶迤(wēi) 琼葩(pā)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磅礴 彷徨 保姆 剑拔弩张 B.叛逆 萧瑟 笙箫 凄惋惆怅
C.峥嵘 百侣 典押 尾尾动听 D. 斑澜 荆棘 叱骂 感人肺腑
3.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读诗可以 性情,可以学****用 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来表达情意。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 语言,发挥想象,感受 于作品的真情。
A. 陶冶 简练 鉴赏 充溢 B.陶冶 精练 品味 充溢
C. 陶醉 精练 鉴赏 充满 D. 陶醉 简练 品味 充满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那些曾经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国际政坛人物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B.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C.这伙丧心病狂的犯罪分子最近又潜入广西、云南边境,偷偷地购置了一批武器弹药,更是如虎添翼,无法无天了。
D.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5.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题目。
B.中国的新诗是指1919年“五·四”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诗体。戴望舒的代表诗作是《雨巷》,因这首诗而被称为“雨巷诗人”。
C.徐志摩是 “新月派”代表诗人,名作《再别康桥》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的“三美”主张。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二、阅读《烛之武退秦师》,回答6—10题。(15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