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人教高一语文同步练习:2.5《苏轼词两首》(含答案解析).zip


高中 高一 上学期 语文 人教版

1340阅读234下载4页32 KB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
文档介绍:
5 苏轼词两首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故垒/累赘  公瑾/谨慎  遥想/杳渺
B.樯橹/蔷薇  吟啸/萧瑟  华发/白桦
C.狼狈/疲惫  料峭/俊俏  波涛/韬略
D.蓑衣/绳索  竹杖/依仗  酹酒/醴酪
解析:A项分别读lěi/léi,jǐn,yáo/yǎo;B项分别读qiáng,xiào/xiāo,huá/huà;C项分别读bèi,qiào,tāo;D项分别读suō/suǒ,zhàng,lèi/lǐ。
答案:C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穿:直指。
B.一尊还酹江月 酹:祭奠。
C.何妨吟啸且徐行 徐:缓慢。
D.一蓑烟雨任平生 任:担负。
解析:D项“任”的意思是“听任”“任凭”。
答案:D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千古风流人物
千古:永垂不朽的。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惊涛:令人吃惊的波浪。
C.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故国:旧地,指古战场。
D.回首向来萧瑟处
向来:朝向来处。
解析:A项“千古”,自古而来;B项“惊涛”,狂狼巨涛;D项“向来”,先前,原来。
答案:C
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从修辞手法看,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B.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C.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D.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解析:此题考查借代修辞手法的使用,从所给的四个语句看,只有A项加点的词是比喻,其余都是借代。
答案:A
5.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写长江给人以雄奇壮丽之感,既写江景,又点明怀古,从大处落笔,气势磅礴,感情饱满。
B.“浪淘尽”三字,含蓄有力地表达了作者凭吊古战场的心情,也蕴含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十三字,从形、声、色三方面勾画了古战场的雄奇壮丽。
D.这首词在“怀古”的基础上“伤今”,词作最后回到现实,抒发自我的感伤,感情沉郁而又悲慨。
解析:“浪淘尽”三字,没有蕴含“是非成败转头空”的意思,这是为下文“怀古”作铺垫,以表明自己对古人的追怀。
答案:B
6.将下列诗词名句补写完整。
(1)人生到处知何似?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2)欲把西湖比西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不识庐山真面目,        。 
(苏轼《题西林壁》)
(4)       ,熟读深思子自知。 
(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5)我欲乘风归去,        ,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6)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解析:苏轼作为我国宋代著名的诗人,其诗词中的许多名句千古传唱,是现今高考名句填写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多积累。
答案:(1)应似飞鸿踏雪泥 (2)淡妆浓抹总相宜 (3)只缘身在此山中 (4)故书不厌百回读 (5)又恐琼楼玉宇
(6)但愿人长久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
内容来自帮提分https://www.sfbroad.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