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荆轲刺秦王
课时演练·促提升(B)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翦(jiǎn) 燕国(yàn)
拜谒(yè) 涕泣(tì)
B.骨髓(suǐ) 袒护(tǎn)
顷刻(qǐnɡ) 衣冠(guàn)
C.切齿(qiē) 慷慨(kǎi)
目眩(xuàn) 叱责(chì)
D.兴兵(xīng) 蛮夷(mán)
惶急(huáng) 箕踞(jī)
解析:A项,“燕”应读“yān”;B项,“冠”应读“guān”;C项,“切”应读“qiè”。
答案:D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兵旦暮渡易水 旦暮:白天黑夜。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陵:被欺侮。
C.以试人,血濡缕 濡缕:沾湿衣缕。
D.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宽容、原谅。
解析:A项,“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辞:告别。
B.恐惧不敢自陈 陈:陈述。
C.比诸侯之列 列:行列。
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卒:最终。
解析:D项,“卒”通“猝”,突然。
答案:D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秦王还柱而走 ②图穷而匕首见 ③乃以手共搏之 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顺承。③④句中的“以”,都是介词,表凭借,翻译为“用”。
答案:C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愿足下更虑之 更:更加。
②人不敢与忤视 忤:迎着目光看。
③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表被动关系。
④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惧怕。
⑤给贡职如郡县 职,职任,职责。
⑥乃欲以生劫之 劫:强迫,威逼。
⑦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感谢。
⑧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就,成功。
A.①③⑤⑦ B.①②③④
C.⑤⑥⑦⑧ D.②④⑥⑧
解析:①“更”,重新。③“被”,遭受。⑤“职”,地位。⑦“谢”,道歉。
答案:A
6.下列语句中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匕首)试(于)人,(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秦武阳)年十二,***,人不敢与(之)忤视。
C.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吾)俱(去)。
D.(荆轲)乃朝服,(秦王)设九宾,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解析:D项,“乃朝服”的主语应为“秦王”。
答案:D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字,完成第7~12题。
【甲】
荆轲刺秦王(节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乙】
老僧辨奸
[清]沈起凤
严分宜①未贵时,与敏斋王公读书菩提寺东院。一日,同阅《荆轲传》。至樊於期***处,严曰:“此呆汉也,事知济不济,辄以